项目位于昌平区南邵镇,东至南丰东路,南至白浮泉北路,西至南丰路,北至昌怀路。该项目于2012年开始进行规划设计,于2016年4月获得了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2017年11月获得了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2.工程概况
项目总用地面积30962.78m2,建筑面积90118.57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65742.13 m2,地下建筑面积为24376.44 m2。整个项目由1#楼、2#楼两幢高层公共建筑以及一幢地下车库组成。1#楼地上11层(2~3层设置设备转换层),地下1层(局部设置地下夹层),建筑高度45m。2#楼地上12层(2~3层间局部设置设备转换层),地下1层(局部设置地下夹层),建筑高度45m。地下车库为地下1层。
图1 泰康之家•燕园 全景图
3绿色建筑主要技术措施
3.1节地与室外环境
项目不影响周边建筑物采光要求,且建筑无玻璃幕墙,普通窗玻璃采用夹层玻璃,墙体为涂料饰面,无镜面式铝合金装饰。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500m范围内的公交线路有两条,分别是848路及643路,公共交通便利。拥有自行车停车设施及地下机动车停车位,地下机动车停车位388个,地上停车位42个。项目绿化面积为11055 m2,绿地率为35.7%,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为50.54%。
地块范围内地下无文物,不压覆矿床,地上无保护遗产和文物。依据《土壤氡浓度测定检测报告》,项目用地范围内土壤氡浓度算术平均值为973Bq/m³,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要求。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制定了实施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设置有完善施工组织方案,严格进行文明施工,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水土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建筑垃圾控制、噪声污染控制的专项保护措施,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图2 地下车库实景图
图3 景观实景图
3.2节能与能源利用
项目围护结构各项热工性能指标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规定,空调采暖系统机组的性能系数负荷标准要求。热源采用市政热力,在地下车库内设置换热站,供采暖期1#楼和2#楼等建筑采暖及生活热水使用。冷源采用电制冷加冷却塔系统,冷却塔放置在2#楼屋面上,制冷机设置在地下一层制冷机房内。除大堂采用单风道全空气系统外,其余均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排风系统。
2#楼大堂、餐厅等采用低速单风道全空气系统,气流组织为上送上回。全空气系统为新风量可调,最大新风比不低于70%,过渡季将全新风运行,加湿方式为高压微雾加湿。全空气空调系统区域设置CO2浓度传感器,排风机根据室内CO2浓度变频控制排风量,从而调节新、回风阀开度进行新风控制;过渡季节最大限度的利用室外新风。
1#楼6-11层各单元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排风系统,设置热回收系统,采用转轮式热回收机组,全热回收效率为55%;负责东、西侧走廊的热回收机组各2台,电机功率为4kW,全热回收效率为50%;2#楼记忆障碍、独立生活区域等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排风系统,此区域设置热回收系统,采用转轮式热回收机组(变频风机),全热回收效率为50%~55%。
各功能房间均采用节能灯具,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目标值的要求。
项目设置能耗监测系统,负责对建筑内水、电、煤等进行分项及分类计量,同时对电力为主要能源的冷冻机组、集中空调等用电设备和用电场所进行专路电能计量,设置相应的专用电能计量装置。
图4 空调机房实景图
图5 冷水机组实景图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中水系统:本项目中水系统供水水源为市政中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20MPa,从地块北侧昌怀路引入一根DN150的引入管,供本项目冲厕、地库冲洗地面、绿化、道路浇洒等用水。
节水器具:坐便器配容积为6升的水箱,洁具的五金配件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2002、《非接触式给水器具》CJ/T 194-2004的规定。除专业护理、协助生活、独立生活套内洁具外,其它处手盆、小便器、蹲便器均采用非手接触式冲洗阀及防溅功能水嘴。
设有雨水调蓄池,建设雨水检查井通过雨水收集管道串联连接,并按照实际地形设置雨水收集管路游和埋深,在雨水管网末端(排市政出口前端)设置PP模块拼装水池,在水池前端设置雨水沉砂过滤井,经沉砂过滤后雨水进入雨水收集水池。
绿化灌溉采用微喷灌方式。建筑按用水类别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31%。
图6 给水泵实景图
图7 节水龙头实景图
3.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项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严格按照北京市发布的现行有效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相关规定执行。所选用的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标准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建筑物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且施工时采用预拌混凝土。
项目大量采用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99%。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强度钢,使用比例为85%,建筑室内采用土建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避免了重复装修。
图8 可再循环材料分类实景图
3.5室内环境质量
项目采用外保温系统,保温材料包在嵌入墙体的混凝土梁、柱,墙角、勒脚、楼板与外墙及内墙与外墙联接处的外侧,可很好的缓解了热桥结露问题。经计算,围护结构内表面不会产生结露、发霉现象。且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采光系数等参数均满足相关标准的设计要求。
室内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北京市《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中的要求。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有关要求。
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GB59763-2012)和地方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总平面及建筑内部无障碍设计的部位及标准。
在过渡季和夏季主导风向情况下,1#楼和2#楼典型楼层均可以形成良好的贯穿式自然通风,有利于过渡季和夏季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整体通风换气次数满足自然通风条件下保证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的要求。
采用高效率、低噪声、低振动的空调、通风设备;采用隔声基座(或弹性减振支吊架)及软管连接,噪声大的设备设置消声设备;对有振动设备进行隔振处理,实际采购噪声超标设备由设备厂家采取相应减噪措施,以满足室内噪声控制要求; 建筑设置了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以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图9 室内风口实景图
图10 室内环境实景图
3.6运营管理
项目成立节能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政策与实施细则、进行每月工作的分析与汇报、审定节能新技术等,另有工程部设有专人负责细则的修订、数据比对与现场巡查等,形成了完善科学的的能源管理体系。在照明方面,对于建筑能各功能区的照明和景观照明实行分区、定时管理,而且不同功能区设有不同的相应负责部门。另在用水、用电、空调、取暖、新风等方面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节能规定。而且,公司对于针对节能方面做出贡献或违纪人员,具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对废气废水进行了控制措施。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与处理,避免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按照《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 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同时按照本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项目的设备及管道的设置均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且建筑拥有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的要求。
项目具有CO2浓度监控系统,并实现了对关键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主要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且公共区域采用感应自动控制技术。
图11 垃圾分类收集实景图
3.7创新项
项目在设计与施工阶段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集成记录了该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实现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有效对应,实现数据共享协同工作,有效地避免由于数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4.小结
泰康之家•燕园一期项目(1#楼,2#楼 )项目本身采用多项绿色生态环保建筑技术与理念,从场地布局、建筑被动式设计、室内环境控制、节水与水处理、材料、产品选择和利用、能源利用策略等角度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达到了节约能耗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节省运行成本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