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煤改气烂摊子如何收场?河北多地燃气限购,中国燃气称严重亏损!
时间:2019-11-28 来源:天然气行业观察
分享到
       前文《2019,气荒再见,再也不见》、《刺激!三桶油保量不保价,LNG涨1780元!冬供暴涨该怨谁?》等多次提及过,今年冬天保量不保价,根本不缺气。
       一般而言,在气荒时,工商业会被优先停限供,居民用户作为燃气公司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会轻易出现问题。
       可是,最近,刚刚进入供暖季的河北多地就传出天然气限购的消息,而且仔细看绝大部分限购的均是这几年轰轰烈烈刚干完煤改气的地区。
       在全国不缺气的背景下,工商业敞开用,居民天然气却被限购,这盛世奇景!

河北多地居民燃气限购,中国燃气称亏损严重
 
       近日陆续在网上爆出,上市公司中燃集团的多家河北地方公司向农村煤改气采暖用户发布限购通知,通知称因上游供气方冬季气价上涨,决定对农村煤改气采暖用户采取两档价格供应天然气,如果用户选择每立方米2元多的低价购气,则必须分次限量购气,一次购气充值限额为100元;如果选择每立方米3元多的高价购气,则充值不设上限。
       而单次充值100元的气费,对于一个正常的天然气采暖用户而言,也就是2-3天的气量。
       如果按这样充值,这对于煤改气采暖用户而言,这个冬天基本上要么在燃气公司营业厅缴费,要么就在去营业厅的路上。
       这其中,还包含了在国家千年大计雄安新区设立的雄县中燃燃气销售有限公司。
       由于刚刚袭来的北方寒潮,北方地区居民亟需冬季采暖,此次居民燃气限购事件也引起了地方居民的投诉与不满。
 
 
       在雄安新区如此敏感的区域敢实施居民燃气限购,想来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
       按照网传的雄县中燃燃气销售有限公司的一份通知称,由于上游冬季采购气价上涨,冬季采购价格是2.968元/方,2017年采暖季保供该公司气价倒挂亏损2970万元,2018年取暖季保供气价倒挂亏损1722.016万元,两年总计因气价倒挂造成亏损4692.016万元。
 
 
       中燃公司称运营风险越来越大,保供形势严峻。为保证广大百姓温暖过冬,按照国家上下游价格联动政策,该公司采取“采购价格+配气价格0.63元”的价格,在冬季进行预收、预充值,待上游落实气代煤返还政策(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发文明确相关政策)或政府落实补贴政策后,该公司向用户多退少补予以返还。
       随着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多地已紧急叫停燃气公司的限购行为。
       但这场煤改气引起的旷世奇景,究竟是怎么造就的?

人间不值得!煤改气如何成了烂摊子?
 
       去年底推送的前文《人间不值得,轰轰烈烈的农村煤改气值得吗?》曾经详述过大规模推进农村居民煤改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隐患:
       1、多煤少气的中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规模煤改气需进口大量价格昂贵的天然气,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2、城镇管道燃气这么多年发展过来,主要是解决了在城市人口密集、房屋密集、高楼密集的环境下能源安全廉价输送配送的问题。如果把城镇管道燃气整到农村,花几百万对一些零散的村落单独建设10公里、20公里燃气管道以及其他配套设施,但每年用个十多万方气,投资收益完全无法计算;
       3、把城镇管道燃气整到农村,农村地区对于管道燃气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而同时用户分布更广,城燃企业难以按照城区配置合理的安全管理人员,可能直接导致农村管道燃气巨大安全风险;
       4、天然气采暖生来就是奢侈品,在城区尚有很多居民无法承受天然气壁挂炉冬季采暖的成本,而要求远在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承受力较低的居民以数千甚至上万的成本冬季采暖完全属于资源错配; 
       5、农村地区经济承受力有限,每户居民完成煤改气采暖设备加燃气管道安装费至少需支出8000元左右,1000万用户需支出800亿,当然通算下来,政府会承担一部分,但这部分补贴支出对于目前本来就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恐怕也是压力如山。再者,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开支同样来自纳税人;
       6、天然气采暖自带“抢峰恶习”,造就储气调峰大问题,最终酿成历史性气荒惨剧。
       一语成谶!
       煤改气两年多过去,后续隐患及问题逐步显现,真的是人间不值得,居民煤改气更不值得!
       这次限购的矛盾点在于上游气价上涨而搞煤改气的燃气企业又无法直接向煤改气用户顺价,不得不采取限购政策,以间接迫使居民少用气,企业少亏损。
       前文《柏拉图《理想国》与中石油亏损的2300亿》提过中石油在今年3月制定的天然气销售2019年年度(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调价方案大致为:淡季合同量内气价在门站基准价基础上上浮20%,旺季合同量内气价上浮20%到45%之间。
       最终在各方的压力与反馈之下,上游虽然在淡季涨价上做出了一定让步。但非采暖季打折优惠了可不代表冬季继续打折,冬季得涨回来。上游与下游城燃公司已经签订的冬供协议中,其实已有部分气量涨幅超过30%,如果还不够就去交易中心竞拍。
       上游不断的在涨价,如果城燃企业终端能够将上升的成本顺给用户的话,那还不会亏。
       但如果顺不出去,对于一些工商业市场比较成熟的大型城燃企业而言还能够用工商业的价差对居民采暖气价进行一点交叉补贴,还得坚持一段时间。 
       而对于一些专门做农村煤改气的燃气企业而言,农村地区本身就缺乏工商业市场支撑,纯粹是居民用户,一旦居民用气无法顺价涨价,那么这些企业肯定会立马出现出现巨亏,类似于雄安中燃这种情况。 
       而国家发改委在前段时间答记者问时,明确要求“供暖季期间,各地不再调整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对居民用气“量价齐保”,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上浮。”
       不过按照前面雄安中燃的说法是,待上游落实气代煤返还政策(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发文明确相关政策)或政府落实补贴政策后,该公司向用户多退少补予以返还。
       也即是,上游气代煤返还政策以及地方政府补贴政策目前暂未落实,而上游气源采购费用是需要燃气公司实时结算的,居民用气不让涨,上游返还及政府补贴均未到位,燃气公司便承担了巨额的账面亏损以及巨大的现金流压力,这还不考虑这些返还和补贴是否能够完全覆盖气源倒挂的成本。
       另外,其实,在煤改气气源供应方面,上游也是有苦难言的。
       近年来,随着煤改气运动不断推进,国内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上游单位每年需要大量采购国外管道气或LNG资源,由于居民门站价不让涨价,上游尤其是中石油每年承担了巨额的气源进口亏损。
       发改委规定采暖期间,居民门站价不能涨价,上游别无他法,居民用气高昂的成本肯定会部分向非居用气传导,已建立上下游气价联动机制的燃气公司则将部分上涨成本传导至终端工商业用户。
       部分居民用气的成本传导至非居工商业用户身上,实质上也是对本就风雨飘摇的实体经济撒了一把盐。
       再看那些已经煤改气采暖的农村居民用户,其实日子也不好过。一方面天然气采暖本身就比原来的煤采暖成本要高不少,在经济上面临较大压力;另一方面还面临着采暖温度不足、燃气限购的困扰。
       今年两会期间,便有人大代表提出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对煤改气居民进行气价补贴,让农村居民能够用得起清洁采暖设施。
 
 
       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煤改气之后,同样面临巨大的居民用气补贴问题,这对很多财政本身已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而言压力山大,这也是目前很多地方煤改气补贴迟迟不能落实的原因。
       这个改革政策出发点是何其的好,可最后终于还是出现了去年就预计到的一个任何一方均不满意的困局:
       政府贴不起、上游供不起、城燃卖不起、农民用不起!

这场黑色幽默剧该如何收场?
 
       一个好意的政策最后演变成了一场黑色幽默剧。
       症结在哪?
       根本原因是天然气分户采暖生来就是奢侈品,在城区尚有很多居民无法承受天然气壁挂炉冬季采暖的成本,而要求远在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承受力较低的居民以数千甚至上万的成本冬季采暖完全属于资源错配。
       如果按照目前的剧情演下去,大概无外乎几种结果:
       1)政府兜底,持续支付补贴让燃气公司供得起,不至于持续亏损至破产;
       2)政府、上游、燃气企业三方各自承担一部分,只是在这种方案里,如果燃气企业只有农村煤改气用户的话,还是与第一种一样持续亏损破产的结局;
       3)政府无法持续补贴,终端居民用户不准涨价,燃气公司供不起,持续亏损破产,退出该地区煤改气;
       4)政府无法持续补贴,燃气公司对终端居民用户涨价,农村用户因经济能力有限,承担不起4个月的天然气采暖,要么倒回去采取其他替代方式采暖,要么靠抖过冬。
       煤改气这个局,相当难解!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