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古代如何利用太阳能? 
时间:2012-08-19 来源:imsia
分享到

 

 阳燧取火

公元前1000年,在世界上许多民族还处在钻木取火、摩擦或击石取火的时代,勤劳智慧的西周人发明和使用了阳燧,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周礼·秋官司寇》说:“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准南子·天文训》:“故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高诱注:“阳燧,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当其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正因为阳燧使用的这种神圣性,在人类后来的体育运动中把它与点燃火炬仪式结合起来,最有典型意义的就是奥运会的“圣火”取火仪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今收藏着一件汉代阳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阳燧。古代用太阳能取火,还有冰透镜和火珠。

太阳与农业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担粮。“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就不会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不会有农业。太阳能是农作物生长的原动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资基础。太阳对农业的贡献还在于根据太阳位置确定农业季节,称为太阳历,用以确定农时,安排农业工作。

太阳辐射一方面是形成一定的气候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与包括农业作作在内的植物的生活有多方面的直接关系。可见光能被细胞中的叶绿素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蓝紫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蛋白质较多,红橙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较多。绿光不被吸收,因而植物呈绿色。紫外区的辐射对生长有抑制杀伤植物的作用,如紫外线消毒。红外区的辐射对植物的光周期有作用。还有热效应,被吸收转化成热能。总之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有不同的作用。太阳能还被运用到蔬菜花果生产上,太阳能农业温室就是一种很好的利用。古代还用太阳能贮存粮食。《种树说》:收藏麦子“宜烈日中乘热而收,用苍耳叶或麻叶碎杂其中,则免化蛾”。

 

太阳与晒盐

艳阳高照的日子,蓝天上白云朵朵,虽然在海边,但是空气中没有多少风热得要命,对于晒盐人来说这可是难得的好天气。晒盐人斗笠下的脸被晒得红红的,粒粒汗花挂在皮肤上,在阳光下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海水在骄阳之下慢慢自然蒸发,经过落盐、漂花、旋盐之后就可以扫盐了。据说郑成功到台湾时,大军三万多人食盐成了问题。他们就在海边建了一畦畦的晒盐池,最终把海滨变成了银色世界,就这样台湾晒出了自产的海盐。

 

日晷

公元元年前后。中国人又发明了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以此来显示时刻。

日光浴

古人已知道日光浴对健康的好处。春秋战国《列子》指出:人应当负日之暄也。《内经》则说,无厌于日,必待日光。日光中含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对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改善睡眠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很有帮助。日光浴俗称晒太阳,是一种借助阳光来健肤治病的自然疗法。人受细菌感染先从皮肤开始,经常接受日光浴,可有效杀菌或抑制细菌生长。

太阳能医疗

 太阳能在医疗方面也有应用。《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记载着我们祖先公元前3~5世纪就掌握的日光疗法。古人还曾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检验骨伤。《洗冤集录》说:“验尸骨伤损处,用糟醋泼罨尸首,于露天以新油伞覆,欲见处迎日隔伞看,痕印见。”让光线通过油伞,使有利观察的射线充分集中,这与现代医学上用紫外线检查伤痕的道理相同。

 古代人类利用太阳的地方还很多,不一而足。(搜集整理/太阳界蓝德智库)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太阳能热水器是家庭耐用的“混合动力”消费品,也可以标“新能源电器”,属家电行业四种热水器之一。落差式的储水箱与集热器都安装在屋顶,风吹雨淋日晒,维修困难,它在质量上要求更高。
      上传时间:2010-10-17
    • 业内人士认为,太阳能平板产品与建筑的结合,其理想的方式是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将平板产品“镶嵌”进去。
      上传时间:2010-12-28
    • 作为新能源的代表而被寄予厚望的太阳能产业陷入了一个死结:一端是没有核心技术、只能重复低端加工的无序竞争环境,另一端是缺乏用户认同、萎靡不振的消费市场。
      上传时间:2011-03-26
    • 太阳能热水器,如何突破空间的限制成为当前房产开发商、设计院、太阳能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
      上传时间:2011-05-28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