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早开发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省份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前,云南的技术产品销售和应用已居全国第一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上政策的大力扶持,不仅滋生了太标、一通、同乐、好日子、现代等本土知名品牌,更招徕了太阳雨、四季沐歌、桑乐、天普等业内巨头的进入。而在众多品牌中,走低价路线的太标太阳能销量最好,其覆盖面之广、宣传力度之大都是其他品牌望尘莫及的。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虽然云南市场大多为本地企业所占据,但一直以来,大多数本土企业仅局限于云南市场,在全国范围知名度非常低。在近两年原材料高涨、成本增加、太阳能行业增速放缓的现实下,一批中小品牌和杂牌不得不面临转型升级或“被洗牌”的两难抉择。
僧多粥少销售低迷
云南省一直是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最为普及的地方,家庭普及率约为40%的昆明市更是全国推广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最高的省会城市。无论是居民小区,还是厂矿企业、宾馆、医院,无论在城镇还是村庄,太阳能热水器均是星罗棋布于屋顶之上。随着市场逐步饱和,发展空间日趋有限,需求量自然大大减少。
“现在产品不好卖啊,很多网点都撤了。这几年家家户户要装的都装了,市场需求小了不少。”一位销售太标太阳能十多年的代理商如此坦言。
确实,在笔者针对昆明市场太阳能经销商的电话调查中,“卖不动”是最常听到的字眼。“去年拿来的2台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在店里放了几个月了,到现在都无人问津,”某太阳雨专卖店唐先生向笔者诉苦道,“不止我们太阳雨,整个市场现在都不好做,有些太阳能企业都已经开始转行做空气能了。”由此看来,零售市场陷入持续低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工程市场,唐先生则表示投入太大,又不敢轻易尝试。
除了市场需求下滑的因素,“卖不动”还受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消费市场购买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同质化严重转型艰难
照理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上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及近年来政府的大力支持,都为云南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起步最早的云南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还是没有抢到“头把交椅”。
品牌众多、市场混乱历来是太阳能行业的一大“顽疾”。而在云南,这一现象尤为明显。“由于技术上原地踏步、生产上盲目发展、市场上无序竞争等状态,加之缺乏政府引导、缺乏科技创新、缺乏产业协作,云南太阳能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重复模仿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滥价竞争导致企业赢利能力不足,又严重削弱了创新投入的动力,质量参差不齐,技术监督检查不到位,不成器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让整个市场一片乱战。”业内人士指出。
确实,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导致市场购买力相对较弱,产品销售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生产企业为快速占领市场,完全依赖价格战争夺市场,缺乏品牌意识,因此导致本土太阳能企业起步时间早,技术不算落后,却迟迟不能做大做强。
木已成舟,覆水难收。在云南较为偏僻的地理环境下,太阳能企业的转型显得尤为艰难。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十二五”规划太阳能产业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云南今年将建设40.32万套保障房,以及更新换代的刚性需求,或将成为云南太阳能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动力。
可以预见,太阳能热利用依然是一个前景看好的行业,行业洗牌虽然在所难免,但在洗牌之后,随着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市场竞争将由价格竞争向价值回归。对云南众多中小本土品牌而言,最根本的还是要严抓技术,打响品牌。首先立足于技术,再稳打稳扎品牌,靠着广阔的市场基础,逐步壮大自己,从而再一步一步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