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我国第一部低碳城市评价体系问世
时间:2011-02-12 来源:imsia
分享到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从哥本哈根会议到坎昆会议,都在广泛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3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关发展与人居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寻求低碳发展模式。那么,怎样的发展模式才算是真正的低碳?如何来评价城市发展是否符合低碳标准?

2011年1月19日,《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以下称《评价体系》)的推出给出了相应答案。该《评价体系》是由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组织专家委员会历时九个月,召开十余次专门研讨,并征求多方面专家意见,以媒体视角引导城市低碳发展而隆重推出该研究成果。

《评价体系》将在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官方网站www.clemf.com上开通公众参与平台,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网民意见。增强全民参与意识,共建低碳社会。

《评价体系》由10个方面构成:

1.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指标;

2.媒体传播指标;

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低碳产品应用率;

4.城市绿地覆盖率指标;

5.低碳出行指标;

6.城市低碳建筑指标;

7.城市空气质量指标;

8.城市直接减碳指标;

9.公众满意度和支持率;

10.一票否决指标。

评价体系有三大特色:

一是媒体传播指标

A.全国性媒体宣传该城市低碳经济成果的报道力度;

B.地方媒体对该城市低碳经济成果的传播力度;

C.其它方式传播力度。

二是把当年是否出现严重违反低碳经济发展事件列入指标。

每年全国一些城市都会发生一些违反低碳经济发展的事件,媒体都第一时间进行了曝光。相反也有不少城市不仅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还在这方面作了必要的方案措施。因此,《评价体系》也首次将反面典型进行一票否决制。

三是公众参与意识

《评价体系》增加了公众参与意识的内容。尤其强调对低碳经济利益相关者进行减排知识培训,依次延展到城市制定低碳政策来培养新一代具有低碳意识的公民,尤其对家庭能源的最大消耗者——青少年低碳意识的培养,被视为整个低碳政策的决定性环节。

2011年1月19日开始实施的低碳城市评价将在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三个层面同时展开,计划6月5日(世界环境日)将面向公众揭晓第一轮评价结果。

本次活动得到了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财经日报、路透社、彭博社、国际文传电讯、光明网、腾讯网、中国青少年广播网、赛迪网、中国太阳能产业资讯网、阳光能源网、供热制冷网等100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支持。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近一时期,世界一些地区的天气持续高烧,当电视画面中不断传来不同区域的人们纷纷跳进水中纳凉的镜头时,人们不仅要问:地球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一边是持续高温一边又是水灾泛滥?这样有悖常规的气候背后隐藏着什
      上传时间:2010-10-09
    • 目前,烟台市房地产开发商大多生产毛坯房,而户主在装修过程中即使有节能意识,在购买装修材料时面对价格与节能,户主大多选择价格。即使许多城市有为数不多的装修好的“节能住宅”、“科技住宅”,它们也只是高价房
      上传时间:2010-11-06
    • “省里突击节能减排任务,我家一三五被停电了”、“一斤肉消耗0.24吨碳排放:吃肉你就没资格谈环保”、“气候变化大会前,欧洲青年绝食抗议”……最近网络热炒的话题让低碳、环保显得有点骇人听闻。
      上传时间:2010-11-27
    • 尽管“低碳”一词对于建筑来说存在多种形式,社会各层面对此方面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低碳理念的兴起无疑推动了三亚城市建筑未来的健康发展。
      上传时间:2011-03-31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