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商老谭最近一直忧心忡忡。
原来,前不久他中标了当地一家房企太阳能热水器工程,数量高达几千套,工程款合计2000多万元(当地房价6000元/平方米),但开发商表态没钱,要全部用房子抵押,在这不接活今天死,接活兴许还能活到明天的市场环境下,老谭无奈接下了这堆“烫手山芋”。就这样,干完太阳能热水器工程之后,老谭手上落下了亟待寻找下家的几十套房子。
老谭的故事并不鲜见。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在房地产下游像老谭一样的人越来越多。建材供应商回款难的背后是国内内需恢复疲弱、房地产新开工量显著下滑、房地产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项目去化艰难,拖累着整个建材行业。面临去库存压力的开发商,采取了以房抵款的原始交易方式,在此背景下是一条紧张得随时可能拉爆的建材产业资金链,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难以承受之重
随着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蔓延,这种不良效应还在加剧。
“其实,开发商用房子抵押工程款不是新鲜事,但是全部(100%合同款)用房子来抵押的情况并不常见,毕竟供应商也需要现金流。”与众多知名房企打过交道的一家山东品牌太阳能企业相关负责人一语道出了其中要害。
据悉,这家来自太阳能光热生产基地之一的企业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过往在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就有开发商在采购合同中明确提出,10%~30%的合同款用房子抵押。
“当时那个项目也并不大,就300万元左右,按照当时房地产均价9000元/平方米计算,核算下来也就抵一套小户型的房子,加之开发商用低于市场销售价做的抵押,因此只要通过当地工程代理商或者内部人员也就消化掉了。”该人士如是解释自己企业应对房企以房抵款之策。
这也是大多数太阳能光热企业人的一致做法,与四季沐歌、皇明、力诺瑞特等知名光热企业的路径不无二致。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从2012年开始发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在工程市场开疆辟土的光热行业没能分享地产黄金时代的红利,面对房地产不景气带来的冲击是以房抵押工程款的次数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高。
“房地产开发商本质就是投资商,他们干的就是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的事,一旦资金紧张了,首先就会从话语权弱的供应商下手。一方面来自银行贷款等资金来源的收缩,另一方面房子卖不出去回款乏术,用房抵押工程款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讲运如是分析。
复地华东地区一位采购工程师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建材企业一般都是总包的分包,开发商一般不直接和建材企业合作,不过现在抵房的挺多的,毕竟甲方资金压力也很大。”
一位重庆的房地产开发商代表也坦陈:“经济形势不好,我们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去库存降成本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特别是过度开发的二三线城市房子卖不出去,没有回款怎么来支付供应商的货款呢?只好用手头积压的房子来抵押。”
老谭的亲身经历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从2009年进入太阳能光热行业以来,他经历了最初打款发货到后来30%(进场):30%(安装):40%(验收,其中留下1%的质保金)工程回款原则,再到如今开发商用房子抵押部分工程款最后到全部工程款也就几年光景。现今2000多万元换回的几十套房子犹如压在胸口的一块大石。
他进一步指出,太阳能工程一般与房地产项目周期有关,有时为配合房地产项目早早就进入招投标阶段,而房地产项目从建设到装修验收完成需要一两年,所以可能是两三年前签下的合同,过后再来具体执行。两三年前太阳能工程市场还是风起云涌,谁也未曾料想到会遇到房地产不景气的“寒流”,房企资金链断裂或者紧张的高压传导速度极快。
浸淫太阳能光热行业十几年的山东毫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于涛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有的是在合作之初就提出用房抵押并在合同中标注清楚,也有事后开发商实在没钱,用房子抵押一小部分比例工程款对供应商来说还可以勉强接受,但如果全部合同款以及多项目都以房易款那将是难以承受之重。”
毕竟,消化一两套房子与几十套房源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抵押后遗症凸显
“房价坚挺市场行情很好的一线城市几乎不会有开发商用房子来做筹码,一般用房抵押工程款的多是在开发体量较大的二三线城市,如河北、安徽、山东等地,而在这些市场中精于地产营销的开发商都难以销售出去的房屋,供应商要想变现也非常艰难。”于涛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分析指出。
这得到了北京一家品牌太阳能光热企业工程负责人老郑的附和。多年来一直专注华北市场的他几乎没有在北京遇到过开发商用房子抵押工程款的情况,但在地产形势不太好的河北秦皇岛、曹妃甸等地有所见闻。
在于涛看来,多比例多项目严重透支供应商的以房抵押的模式或将拖累这些制造企业,甚至在产业链中产生负面作用。
对于老谭用两千多万元换几十套房子的故事,上述资深人士表露了自己的担忧:“一般大企业不会这么干,对这位隶属行业第三梯队企业的同行的魄力表示敬佩,但静下心来想想,如果不能及时变现,他的命运也是岌岌可危。”
“所幸这是一家上市公司,实力还算可以,支付尾款只是时间问题,看谁耗得过谁。我的几个朋友在山东、河北为当地小型房企做了几个项目可就没这么幸运,资金链断裂后,开发商深陷漩涡,最后连房子也没捞到。”老郑感慨不已。
即使落下几套房子,能否顺利变现也是一件颇为头疼的事。老郑此前在河北曹妃甸接了一个项目,抵了5套房,到现在也没能成功变现。“曹妃甸离北京仅200多公里,但房价却不及京城六环外每平方米两万元均价的四分之一,为了加速变现,甚至我们每平方米比市面售价低200元,但还是很难转手。”
为此,老郑所在的集团总部要求他们一般不准接以房抵工程款的项目。
据悉,老谭近日也将触角伸向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自有的资源和人脉的刚性需求毕竟有限,如何消化这几十套房子成为一大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太阳能光热行业遭受了开发商用房子抵押工程款的难以承受之重外,防水、地板、瓷砖、保温墙材等其他建材行业也未能幸免。
安徽铭源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铭源”)常务副总经理郑鹏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说:“以房易款在建材行业还是比较常见的,一般都是按百分比来抵扣,这个是市场的产物。但建材企业手里有很多房子,做不好的话,容易把自己给拖垮,所以要慎重对待。”
据了解,目前安徽铭源没有做以房抵押的工程,郑鹏表示,供应商最希望的就是现金交易。
专注北京、河北市场的唐山德生防水股份有限公司“掌门人”李德生曾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袒露,他们公司愿意与开发商尝试以房抵押工程款的合作模式,但据市场反馈信息显示,该种尝试起色不大。
值得庆幸的是,在以房抵押模式后遗症逐渐凸显的当下,彼此都缺流动资金的开发商和供应商似乎又找到了另外的新出路,金隅与东方雨虹互相参股,当代置业提出的产业合伙人似乎更有吸引力。
这引起了像老郑一样的部品供应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