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叔叔,将要离世的时候告诉我一句话,人生在世要做善事。而今我们都是绿色环保能源的践行者,都是为了可持续的明天,我们都是为子孙后代做善事。
——2012年初,时任天丰太阳能市场总监的丰学勇在太阳能热利用年会上的获奖感言。
仅此,刘成伟把这句话献给那些心怀追求,为太阳能热利用奉献过的人。
姜文有一部改编自王朔《动物凶猛》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片渲染了文革背景下,一群部队大院的孩子强加给自己一份拯救世界的担子。实际上,他们在时代的架构下,随波逐流,用灰色心灵承担着那时的天空。没人过分苛求,没人过分寄予,但是他们有着各自美好的童年和回忆,永远挥之不去。
这种文艺与宏大的时代背景看似与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无关,但是有一个化名岳枫的人却硬硬的让二者拉上了关系,他是叶剑英的儿子,也是促成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恩人。
当年,岳枫用300万元资助了太阳能热利用。因此,这个即将断奶的孩子凭着这点口粮才没死掉。“没有岳枫,太阳能热利用就得嗝屁”这是源自薛祖庆辗转几次才到我刘成伟这的信息,在那个时代,无论是谁给的勇气与力量,一个个看似文弱的人挑起了担子,有意无意的开辟了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
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行业的大幸!
三十功名尘与土
掐指而算,自1992年6月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委会成立,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整整20周年。即使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太阳能研究所及清华阳光开始,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也不过30年之余。放在人类太阳能利用历史长河中,这漫长的几十年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眼而逝。但是,却在这仅有的几十年里,中国太阳能热利用承担了中国制造业和新能源利用的胆子。从默默无闻到蜚声中外,从草根制造到新能源先锋,从学院研究到民间普及。三十年,很短暂,但三十年,改变世界足矣。
之前笔者写过一篇小文,特别提到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应该感谢三个人,殷志强的发明真空管新涂层,皇明系黄鸣的科普推广与人才培育,产业系力诺集团高元坤的真空管批量生产降低了真空管的生产成本。后来罗振涛说,我们还应该记住薛祖庆。
其实除了包含薛祖庆在内提到的这些人,我们应该记住的还有很多人朱俊生、罗振涛、韩建功、贾铁鹰、高靖平……当然还有我刘成伟这样的无名小卒,这是一批人,他们或多或少都是在这个行业为梦想奋斗过,为太阳能热利用奉献过。其实,无论是被我忘记还是被我误读的人,你们都有自己的历史位置。将来那个秉笔直书,细细叙写太阳能热利用的历史的人,终究会记你们一笔。
很多人从没在意这些。他们带着梦想而来,无论这种梦想里有多少功利性,有多少的原罪,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追梦的过程不乏有披坚执锐的硬仗和衣衫褴褛的艰难,但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依然因为这些人的努力和执着,扶摇而上,顺风顺水。
中国有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来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任何人都不可能高枕无忧。经历了产业培育和疯狂蔓延,太阳能热利用无序、盲目地规模扩张也必然有其隐忧
量变必然带来质变,这是任何行业成长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我突然感到有些伪学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壮大,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已经逐渐成熟并到了下一个关键点。
当然改变需要时间和勇气。至于时间,肯定不是三十年。黄鸣在筹划企业“自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一句话说的很精辟,“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变化之速,不会有三十年之久,五年,甚至一年足矣”。
其实,三十年功名,改变可能就在明天!
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落日之后,黎明将永不复见”,这一年,好莱坞肢解了一个千年前的玛雅预言,创作的大片《2012》带来的恐慌还弥漫在人的思维里,很壮观也很悲观。科幻终归要归于科幻,与此同时,《2012》像是准确预言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形势。在一片凄迷惨淡之中,中国经济不容乐观,下行趋势已经成为经济学家的共识。面对中国经济笼罩下的一层悲凉,曾经有个财经媒体人带着疑问,戏谑地对笔者阐述了这一年的产业现状:“这个年代除了高利贷、信托、催债公司外,还有景气的行业吗?”
如此的大环境下,微观经济总会受到影响,但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不可救药。在年初的时候,有不少业内人士曾经信誓旦旦的说:2012不是光影里表现的灾难,而是转型、升级的一个很好契机。
在这一年,担忧了很多年的“洗牌”不可避免,有些企业死在了黎明,有些企业换了另一条通往“罗马的路”,有些企业伴随着行业升级发展。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危机考验是最好的锻炼,没人认为凤凰涅槃的痛苦是件坏事。
作为蜕变的不同形式,有的是顺利的,有的是痛苦的。无论是转战资本市场,还是寻求商业模式的突破,无论是技术升级还是附带发展关联产业,这些企业都需要被称赞。无论怎样,也正是这些企业的努力,才让人看到这个行业的健康与顺利;才让人在光伏寒冬里看到了太阳能利用的另一番景色。
野百合也有春天,太阳能热利用从城市被下放到农村再返回城市。“草根”迎来“屌丝逆袭高富帅”的时代,很多太阳能热利用企业已经跃跃欲试。在政府搭建的政策平台上,产业也在自我结构调整和转型。企业更是希望抓住这一个契机,试图决战未来的工程利用,走向集约化、规模化、资本化。
这个时代,有阳光就有希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刘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