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路线,热源还是电源
当前的新能源产业在能源转换技术方面主要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线,一条是以太阳能光热、生物质应用为代表的,优先转热的“热源”路线;另一条是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优先转电的“电源”路线。西方发达国家选择“电源”路线,是建立在将污染大的产业(光伏电池矩阵)置于发展中国家的前提下的,成本太高,从全产业链角度来看,能耗高,污染大,得不偿失。无论是“电源”,还是“热源”,都有许多难以解决的“瓶颈”。走“电源”这条路线,短期利益较大。然而对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来说,跟随西方国家“电源”路线并不适合国情,必须改变这一路线,尽快转到适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上来。
二、经营路线,为民还是为利
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盈利来源主要有三类,股市带来的资产溢价,工程盈利,政府补贴。少数企业获得暴利的示范作用,引起了许多企业对新能源产业的关注,形成了中国企业投资新能源项目的热潮。2011年中国企业对新能源项目的投资额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
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要有稳定的市场,而目前以概念宣传与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特点就是变化大,盈利诱惑多,适合于少数投机企业,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要符合3个条件:第一,要老百姓得到好处,能够成为惠民工程;第二,能够包容性发展,也就是与传统产业是接轨的;第三,与市场接轨,也就是可以市场化方式生存。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热能源转换成电能的终端产品,如风电、光电,其成本远远高于市场价格。而直接“热源”的终端产品,如太阳能热水、蒸汽的成本,大大低于市场价格。
对于从业于新能源产业的企业来讲,怎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呢?起点是转变观念,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追逐财富转向为民着想,为民服务。归根结底,就是要将为“利”的理念转变到为“民”的理念上来。民众实际关心的是电价,至于环保、绿色等宣传概念,是要由国家来落实的。未来是否可行,是否值得推广,是要有事实依据的。
只有坚持为民着想,为民服务,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路线,投资还是消费
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如国家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贴,地方政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专项计划,新能源产业促进政策等。这些政府的主导方向都是促进投资,存在一定问题。
为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模式。2002年国家以全补贴的方式实施过“送电到乡”工程,在西部地区建设过一批光伏电站。由于缺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光伏电站的保修期后,缺乏维护,有些光伏电站无用了,甚至被当作废品卖掉了。发展中国新能源产业,不能仅用促进投资一种政策,应当解放思想要,考虑政策的多样性,互补性。
实际上,现在新能源产业还处于财政输血的培育期,怎样从输血机制转变为造血机制一直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家电下乡消费补贴的政策值得借鉴,将政策的作用点从投资转向消费,可增加政策的多样性、互补性。可根据需求方的支付能力,制定消费补贴政策。
在项目导向方面,要突破单一性,支持多样性,特别应支持统筹兼顾的综合利用项目。例如,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一体化这种中国特色新能源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创新型发展模式。在财政政策上支持这类项目,不但能够解决目前光伏发电缺乏可持续发展模式问题,还能够为解决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扩大内需问题等政府关心的问题提供一种整体解决方案,一举多得。
四、行政路线,保守还是超越
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引导者与管理者是政府,在各级政府的规划中,都列入了与新能源、节能产业相关的内容。而在实际操作中,行政管理人员以保守的方式管理新能源,关心的只是借新能源之名能引进多少投资,完成考核或者奖励指标,较少关心或者思考新能源产业的实际作用。有些人只是用新能源概念编造故事,圈占土地资源。
行政管理者对新能源的认识至关重要,没有深刻的认识,难有自觉的行动。新能源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新能源对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是什么?新能源产业管理的抓手是什么?这些基础的知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当前一些对新能源的认识只停留在是太阳能、风能,不是化石能源,这样的表面、感性的层面。而对新能源的内涵、经济功能、作用点等缺乏了解,更需要掌握新能源产业的建设规律,以及科学方法。
许多地方政府都设立了新能源管理办公室、新能源促进委员会等管理部门,但是,在管理机制上,还是平移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缺乏针对新能源产业特征而设计的考核指标,以及鼓励与制约机制。要鼓励自主创新,制约借新能源概念之名,谋私利的行为。
对于新能源产业管理这种新的行政管理职责,当务之急应突破原来的保守管理体制,改革出一种适合当地实情的超越之路。具体的抓手有两个,一是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二是建立新能源应用示范点,重点要鼓励热源、综合利用示范点的建设。通过人员认识与实践水平的提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通过示范点建设,取得有效的技术、经济数据,增加吸引投资的实力。
总之,要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突破现行保守的行政管理体制,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超越之路。
作者:吴曜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