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的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日前在“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公益沙龙”活动中如此表示。但是,在“十二五”期间总建筑面积近半的保障房领域,由于产品设计、成本和缺乏成熟的整体系统等原因,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并未得以大规模使用。
近日,太阳能热水器作为节能产品,首次列入国家节能惠民工程补贴目录,同时太阳能热水器能效等级国家标准也将于9月份正式实施。
根据“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各地纷纷出台了在新建筑中全面应用太阳能技术的政策措施。而另一方面,保障房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政府工作重点,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现实的需要与政策的倾向,让太阳能利用与保障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互惠互利可能,但就目前来看,适用产品不足、集成能力不强等问题困扰着两者间的一体化的进程,具体实施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体量巨大。太阳能技术与保障房如何尽快实现一体化设计、安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推进太阳能系统在保障房的应用,地方政府已作出决策。如北京市今年3月份颁布实行《北京市太阳能热水系统城镇建筑应用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城镇居住建筑应当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并实行与建筑主体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安装、同步验收交用。
“现在政策已经开始落地,明确指明了大方向,但还需要深入细化政策。”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标准和信息化处处长杨家骥在会上介绍到,太阳能系统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杨家骥表示,在保障房,尤其是在高层住宅领域,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并未大面积铺开。“北京市用地非常紧张,保障房的规划指标、容积率、层高等都相对偏高。而高层建筑里太阳能系统如何应用等问题,面临挑战。”
另一方面,目前在太阳能技术与保障房应用中缺乏成熟、可靠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生产厂家很多单体的部件、太阳能集热的单项技术、办法都很成熟,但集成后,能否很好地和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方案,还需要实践考验。”杨家骥说。
一位厂商代表表示:“我国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等单项部品技术可以说在全世界领先,但系统集成能力不足,光靠自身很难实现太阳能技术和建筑的一体化。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是始终与建筑有隔阂,游离在建筑之外。”
开发企业代表北京金投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伟则认为,现阶段太阳能技术与别墅等其他类型的建筑结合可塑性很高,但与保障房的结合尚有一定难度。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讲,目前还没有一种产品可以直接应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