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光伏遇冷 光热预热
时间:2012-07-22 来源:imsia
分享到
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税率最高近250%。

加上此前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的2.90%-4.73%的反补贴关税,美国的双反税率已高达35%以上。为保护本土企业,美国政府设置了高墙般的贸易壁垒,直接把中国光伏企业挡在了门外。

一时间,中国太阳能业界哗然一片。人们不禁担忧,未来几时,同为太阳能行业的中国光热,会不会也在国际市场上步其后尘?而危机时刻,中国太阳能企业又将如何避开锋芒,变被动为主动,化“危”为“机”呢?

与此时光伏企业在美国濒临的囧境相对应的是,环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美国绿景环特太阳城低碳产业园。而他联合国内光热企业“抱团出海”的环特模式,能否成为规避国际壁垒的一艘诺亚方舟呢?

光伏与光热同根不同命

光伏与光热,颇像太阳孕育出的俩兄弟。进入21世纪,两个产业在中国都获得了井喷式的蓬勃发展。但两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就整体来看,光伏更像个“舶来品”,而光热却是地地道道的“民族产业”。

首先,中国光伏产业虽然企业众多,产能巨大,并以每年40%的速度递长。但整个产业始终没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原材料长期以来都依赖于进口。其中,硅料进口最多,各种辅料也是以进口为主流。国内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因受政策、生产设备、技术等因素影响,致使成本偏高,技术又缺乏自主创新,产品远达不到国际水平。而光热产业却已形成从矿砂到高硼硅玻璃毛坯管,再到全玻璃直空集热器、平板集热器,以及各配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于世界水平。

其次,两者的市场布局也大相径庭。由于先天的国际化特性,中国光伏始终以国际市场为主。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但国内市场却远远没有开发,90%以上的产品都销往德国、美国等海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光热则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布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推广模式,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利用国。并随着科技技术的升级,中国光热正经历一场从低温—中高温,从家用热水—太阳能采暖、制冷等工农业应用的巨大嬗变。

因此,不同的条件造就了中国光伏与光热迥异的发展命运。

光伏遇冷光热预热

当然,任何一种成长都有其环境与市场的制约性。

“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虽然繁荣,但长期依附于国际市场,必然导致一些弊端。一方面要承受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又要受各国政策与市场波动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大幅度萎缩,令中国光伏业走入困境。如今又遭美国“双反”打压,愈显其“被动”的一面。如果10月份美国商务部在终裁中维持原判,中国光伏产品将被挤出美国市场。而更为严重的是,德国等欧洲国家难免不会效仿美国。到时,中国光伏业将雪上加霜,直接后果是产能过剩,而国内市场还不具备消受能力。整个光伏业将呈现企业倒闭风潮。

就在光伏呈现危机端倪时,中国光热却开始进入“出海”的预热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下,中国光热得以良性发展。又因完整产业链和销售渠道的深耕细作,形成了稳定的国内市场。但过度专注于国内,也使得光热市场空间逐步缩小,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走出国门成了中国光热的必由之路。自2004年,太阳雨、力诺瑞特、皇明等龙头企业就已先后进军国际市场,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将自己的产品抛向海外。其中,环特太阳能尤为瞩目,像一匹黑马在众企中脱颖而出。以品质完美的产品和“一国一代理”的创新营销模式驰骋海外,产品远销5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太阳能国际化自主品牌先锋。

危机面前转向与抱团

自然,光伏的险情也给了正忙于出海的光热企业当头一棒,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令其有些望而却步了,生怕会重蹈光伏的覆辙。但这种担心大可不必。首先,虽同样是出口,但迄今为止,中国光热产品的出口率也只是光伏产品的冰山一角,远没有在海外形成气候,更没有影响到各国光热企业的发展与市场。因此,短期内国外还不会对中国光热产品实施打压。此外,即便将来出现这种危机,中国光热产业以其掌握着领先的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以及国内稳定的市场,也必将不会出现较大的震荡。

但今日光伏的困境,也不能不令整个中国太阳能行业惊醒。面对危机,不仅是光伏,光热也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而“转向”与“抱团”成为了关键。

目前,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中国17家光伏企业正“抱团”组成了联合应诉团队,以一个声音进行联合抗辩。同时,也酝酿着将生产线转移他地,通过海外建厂等方式规避征税风险。此外,中国光伏业急需转型。国内市场的积极开发,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升级等等都迫在眉睫。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和国家共同努力,扩大内需,自主创新,以摆脱光伏业受制于人的被动,获得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光伏“转内”,光热则需“转外”,在保护国内市场的同时,抢占全球市场。有了光伏前车之鉴,光热企业不能因其“被贬”,就“因噎废食”,放弃无限广阔的海外市场,应未雨绸缪,尽量避免将来遇到的危险。环特,正是在探索一条“走出去”的安全模式。自2010年底,环特在美国建设太阳城,带领着国内企业落户美国。借助德克萨斯州政府的支持和与美国花旗银行的合作,为签约入驻的太阳能企业提供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帮助,以大型企业独立建厂、中小型企业联合建厂的多种方式,为国内光热企业走出国门建立起一个大型的生产与销售平台。

用环特董事长蒋钟伟的话说,就是与国内众企“抱团出海”,整合各种资源,规避出口贸易壁垒,降低国际风险,实现国际市场上“1+1=11”的共赢未来。目前,美国太阳城的招商工作又取得了进一步进展,已有30余家国内太阳能企业入驻太阳城。

行业内专家表示,这不失是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的第四种模式。做为一种新的尝试,将为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带来新的动力,推动着产业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作者:臧海英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2011年8月,在美国先后出现三家光伏企业宣布破产,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光伏产业占据全球五分之三左右的产能,并且价格还在不断快...
      上传时间:2011-11-04
    • 近日,曾经头顶无数光环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正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
      上传时间:2011-11-27
    • 几年时间,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与沦陷,几乎是在人们还来不及错愕的一瞬间完成,光伏行业的陡然降速让整个光伏行业措手不及,集体陷入异常被动的整合境地。
      上传时间:2012-03-31
    • 产品生产在国内、应用在国外,导致光伏产业受制于人。中国企业将彻底被关在美国市场门外,国内光伏厂商面临关闭潮。随着光伏产业的受困,光热是否会步其后尘呢?
      上传时间:2012-07-22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