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时创的想法,正是与会企业家与行业专家们的共同心声。
“大而不强”的产业
“目前,我国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润青在峰会上对记者表示。
据胡润青介绍,我国中高温应用领域包括洗浴热水、建筑功能、工业热水、干燥加工、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发电等。国家规划目标为到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保有面积4亿平方米,人均0.3平方米;到2020年,保有面积为8亿平方米,人均0.6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以中温的工业热水市场为例,2011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耗量约为24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目前,在蒸汽、干燥等方面的工业热水和工业锅炉的用能需求非常大。
胡润青告诉记者:“2010年造纸、食品、烟草、化工等八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4.5亿吨标准煤,占工业用能的20%。如果其中10%的能源来自太阳能,就需要3亿~4亿平方米集热器,相关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虽然产业前景非常看好,但对于该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与会的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将其定义为“大而不强”。
对此,时创认为,目前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成本过高”。
“造成成本过高的原因是我国技术仍然比较落后,需要依靠政府早期的扶持政策。”时创说。
“但到目前为止,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尽管已经实现商业化运作,却仍没有任何专门的优惠政策。”胡润青说。
政策与补贴的缺失
目前,很多省市、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实施太阳能相关设备强制安装政策,并通过新农村建设等方式提供补贴。
胡润青指出,目前中高温热利用领域可享受的非专门针对性政策包括家电下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农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
尽管如此,在太阳能行业的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中高温热利用产业政策扶持和补贴还远远不够。
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常务副会长郑乐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光伏等行业相比,目前全国范围内针对太阳能中低温热利用产业的优惠政策很少,而且行业缺乏统一的计量标准,已有的政府补贴也并不到位。
浙江省嘉兴太阳能协会秘书长徐朱灵则对记者指出:“发展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是我国太阳能产业升级的唯一途径,也是该产业实现整体上升的台阶。”
他表示,高温利用中的太阳能发电不仅出力稳定,而且能够作为电力的基础负荷,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徐朱灵希望各级地方政府能够看到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尤其是光热发电的优势,不要为了追求GDP而继续盲目发展光伏发电。
目前,光热发电的成本约为0.3元/度,而光伏发电的成本为1元/度。“只要政府能有相应优惠政策,我相信许多民间资本都愿意在这个领域投资。”徐朱灵说。
亟待政策东风
对于政府应当如何实施补贴的问题,徐朱灵建议政府不应直接补贴企业现金,而是通过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来带动企业发展。
时创也指出,目前光热发电只有小规模的示范项目,要赢利必须建成大规模的商业化太阳能电站,“但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必须投入数额相当巨大的资金,企业一旦失败将很难承受。如果政府能在早期进行补贴,不仅可以鼓励企业投资也能分担风险”。
同时,光热发电上网电价的补贴问题也是与会人士关注的热点。对此,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王志峰向记者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出台对光热发电上网电价的补贴政策。
胡润青则透露,通过太阳能热利用产生的节能量抵扣各地能源消费指标的思路和具体方案正在讨论中。
她告诉记者:“关于政策制定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整个国家对太阳能热利用的关注度正在上升。目前太阳能热利用未能纳入国家统计口径,统计数据收集难,数据说服力也不足。此外,太阳能热利用折算成标准煤的方法也不统一,这些都是今后亟待着手进行的具体工作。”
东莞市近日也传出消息,将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有集中热水需求的建筑制定强制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政策。
而在当前专门的政策尚未出台之时,胡润青和徐朱灵都建议,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申请的方式来获得补贴。
例如,今年3月16日,我国第一个太阳能热利用CDM项目江苏省太阳能与余热回收联合供热系统已经获批,预计将减排3750吨二氧化碳。
“我认为全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很可能就是可再生能源的革命。如果中国不积极鼓励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希望政府能在中低温热利用尤其是光热发电刚开始的时候扶一把,促使整个产业有序、健康、快速地发展。”徐朱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