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出台的诸多政策利好之下,太阳能相关产业必将获得大量的商业机遇,太阳能“生产大国”向“使用大国”的转变正式拉开序幕。业内专家指出,太阳能产业在迎来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必然会给相关制造商、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喜迎政策盛宴
与2008年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不同,国家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节能升级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一系列有关促进绿色建材与部品发展的利好消息在今年5月份不断传来,为相关企业提供了一场政策盛宴。
对于“自给式太阳能”的概念,中国节能协会太阳能委员会秘书长霍志臣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单就会议的主题和背景而言,自给式太阳能指的应该是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的自给自足的太阳能产品,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如果就广义而言,也包括不并网的光伏设施。这实际上就囊括了当前大部分的太阳能产品。
据悉,今年中央财政安排979亿元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加上相关财政支持,合计可达1700亿元。纷至沓来的鼓励政策给国内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也为刚刚遭受美国反倾销制裁之苦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5月16日通过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显示,政府将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推广节能家电,安排12.87亿元补贴太阳能光电建筑。霍志臣透露,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产品名单近期将会公布,其中太阳能热水器榜上有名,预计可以得到40亿元的补贴。而根据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等级和容积的差异,初步定为单台补贴最低400元,最高可达2000元。与以往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的补贴方式不同,本次节能惠民工程是将补贴发放给企业,由企业决定让利的额度。
拒绝一拥而上
事实上,太阳能相关产业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已有一段时间,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与建筑一体化程度偏低、推广乏力。对此,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主任宋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国家对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必须避免产业的粗放发展,以及一拥而上不切实际的大规模应用。
宋凌透露,绿色节能建筑的星级评价补贴细则正在酝酿之中,但是不能不分情况就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安装太阳能产品一定要考察当地的日照条件、气候和建筑本身的设计构造。
事实上,最近几年不少地方都出台了太阳能产品“强装令”,例如从今年3月起,北京市新建住宅必须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新近下发的《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对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也做了单独的规定。“好东西要做好,避免为做而做,要达到同步设计的标准,否则既造成资源浪费,又破坏了城市的边际景观。”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十所副所长樊则森从建筑设计角度对太阳能与住宅一体化给出了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