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暴利时代”
记者在今秋德州举办的第二届太阳能开发利用博览会上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我国多晶硅产量已突破4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整体水平,尤其在事关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装备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等诸多方面,与技术领先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化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制定长远的光伏产业发展规则、遵循或建立保障机制、实施政府补贴等政策是光伏产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根本。“据我了解,只有江苏和山东两省制定了相应的地方规划,还缺乏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
于化丛介绍说,虽然我国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但是,从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总体趋势看,《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0年的光伏装机容量1.8GW、2030年的10GW以及2050年的100GW等发展目标设定明显偏低,相比当前世界光伏产业发展势头显得滞后。“美国、日本制定的‘面向2030年的光伏工业线路图’中,美国设定了2030年累积装机容量达200GW的宏大目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9GW。”“我国在涉及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装备等方面,所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发展路径等尚未提出明确目标;在涉及光伏并网发电问题方面,并网及运行管理、并网价格以及系统维护等也缺乏相对完整、系统的管理办法和政策细则。”
太阳能光伏产业上中下游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金字塔”模型,即产业上游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产业中游企业数量比上游多,产业下游企业数量最多。由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大量企业“蜂拥而至”,市场相对混乱。低端企业的盲目进入,势必将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靠降低光伏组件价格来开拓市场,造成产品积压,市场产能过剩。”于化丛坦言,“根本在于缺乏政策的宏观引导,光伏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待革新。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政策,最终还要回归到市场竞争。”
光伏市场的“暴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产能严重过剩已导致目前一些小企业的生产接近盈亏平衡点。有媒体报道称,在过去几个月里,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闭。于化丛预言:“未来两三年内光伏行业将出现一轮行业洗牌,超过30%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或将被淘汰。”
太阳能热水器
步入“后下乡时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国家,也是这个技术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尽管如此,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整体状况却不容乐观。
早在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被正式纳入国家家电下乡范围。一时间,生产企业“欢呼雀跃”,以为迎来了春天,但政策带来的喜悦并未持续多长时间。商家在终端销售市场的“疯狂”,很快使农村市场几近饱和,进入2011年之后销售情况急转直下。无疑,家电下乡政策给生产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好,但也提前透支了农村太阳能市场的消费力。随着11月30日“家电下乡”政策大限的临近,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即将步入“后下乡时代”。
“最大的问题是热水器企业进入门槛较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顾问王敏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能自主研发生产集热管的企业只有十几家,但热水器企业却多达3000-4000家,其中相对具有实力的企业不足百家,主要是一些作坊式的小企业,排名前2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20%。“这就导致生产企业众多,鱼龙混杂,造成市场竞争的无序化。”
据了解,我国《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日前刚刚获批。这是我国太阳能热水器领域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能效等级分为3级,达不到最低标准的产品将被拒绝进入市场销售。“按照这一标准,目前我国市场上90%的太阳能热水器能够达标,10%的产品则面临被淘汰。”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告诉记者,太阳热水器市场有上万家大大小小的营销安装服务企业,不少安装服务人员缺乏太阳能热水器常识。“售后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规模小,装备差,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落后,人才队伍急待提高,仅凭一个能效等级标准还远远不够。”王敏直言,对消费者来说,严格要求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的标准应该更多些。
作者:杜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