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怎一个淡字了得
由于农村市场的价格接受程度有限,2010年又经历了一次“倒春寒”,2011年,农村市场的太阳能热水器进一步萧条。“太阳能热水器越来越难卖”,经销商们面临着终端出货难的窘境。在太阳能产品销售情况比较好的南方地区,仍然面临“难卖”的情况。笔者看到一组来自江苏镇江的数据,一位经营皇明太阳能的经销商,从2005年的一年四五百台产品,到2010年的40台。今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但是从市场反映来看,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
竞争激烈,这是经销商们普遍的感受。在前几年太阳能热水器好卖的时候,一个小镇上可以聚集着20几家经销商,如今,经销商的数量已经缩减为个位数。经销商数量多,互相之间拼的是价格、促销力度。这些简单的促销方法,在前几年的时候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随着农村消费者对类似歌舞表演、产品促销,买赠等活动看的多了,便不会轻易掏腰包。同时,降价、买赠是每个经销商都可以做到的活动,当市场不再快速增长,仅仅是保持,甚至萎缩的时候,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就愈发激烈。
成本上涨,厂家们的日子不好过。去年以来,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不锈钢价格从2万元左右上涨到每吨23500元。而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的原材料价格也是一路看涨。毛坯管的价格从去年最低的2400元左右上涨到3月底的3500元每吨,发泡料的价格从13000元涨到18000元每吨。其它的配件价格都在涨。如今一个整机企业要采购零部件,整体平均价格要增加30元左右。如果采购大品牌的高质量产品,那么采购价格还要增加。成本增加,终端市场又不给力,厂家真的“难做”。
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纠纷不断,消费者很困惑。经过多年的培育,农村消费者对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当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纠纷的时候,在农村这个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口碑效应使得某个品牌很容易因为口口相传而失去市场。当安装出现了乱收费、免费配件被偷偷标上价格销售,产品出现了漏水、水不热等问题,消费者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产品的信任就会下降,购买意愿也会下降。
强制性国家标准迟迟未出台
在国内,近年太阳能行业在赞美与抨击中饱受争议,特别是今年年初央视的一期曝光贴牌太阳能热水器的节目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又一次推向舆论的浪尖上。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众多“作坊式”小企业是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典型特点。
在探讨行业乱象的时候,多数观点都将乱象的原因之一指向行业标准。
目前中国已有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标准23项,为什么行业仍呈现一派“乱象”?《平板太阳能技术条件》、《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热性能试验方法》、《太阳能热水器吸热体、连接管及配件所用弹性材料的评价方法》等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标准,但是不难看出,这些标准都是不是一整部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的国家标准,并没有售后服务、安装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所有上市销售的太阳能热水器并不需要单独检测,只要企业按照国家标准来生产,自主承诺保障产品质量就可以上市销售。
目前更多的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的标准,是各种推荐性标准。拿之前推出的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来说,就是山东标准化协会和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山东省太阳能联盟标准,作为一个省级行业标准,山东400多家太阳能整机企业只要符合联盟标准要求,经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备案,即可以在相应的产品上使用联盟标志。这洋的推荐标准在规范山东太阳能行业的同时,也不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有企业对这个“高于国家标准”的联盟标准表达了不同意见,城市和农村市场需要不同价格、不同功能的产品,对于农村市场需要的价格低廉的产品来说,一个高标准高要求的推荐标准,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只要生产企业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同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只有功能多少、价格高低之分,可以适合不同市场的需求。”有企业这样表示。
这二十多项推荐性标准,对企业仅有“参考价值”,企业可以参照,并不强制执行。没有强制执行的标准,可以说“约束君子不约束小人”,大型成规模的企业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和市场,在产品质量和安装上有保证,但是小作坊式工厂为了节省成本以便在零售价上有低价优势而取得市场,并不会去执行各项推荐性标准,可以说为了销量牺牲了质量。所以整个行业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太阳能行业热水器产品的参差不齐、产业鱼龙混杂的现状。
由国家发改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起草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但是究竟何时正式实施,还没有个明确的时间表。
质量门:太阳能热水器形象又遭一击
国家质检总局的一次抽查,让太阳能热水器在“质量门”、“傍名牌”等关键词之后,又加上一个,那就是“不合格”。如果说前两个词语是针对作坊式小企业的,那么最新的这个词,则是针对家电下乡中标产品。披露的8款不合格热水器,均为家电下乡中标产品,其中有的企业更是连续三年的太阳能热水器家电下乡中标企业。令人不解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表示召回,或者公布对消费者进行赔偿方案。
此事透露出两方面讯息,一是太阳能行业质量水平的确有待提高,二是在面对“危机”之时,太阳能企业显然还没有适应“家电下乡平台”带来的高曝光率,面对媒体和公众,只是一概不理。
太阳能热水器质量参差不齐,有众多的小作坊式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以更低价格争取市场,一大批无质量保证、无售后服务的产品充斥在农村市场。年初央视曝光小企业偷工减料,添加肥料,简化必备工序,制造出保温性能差、寿命短的热水器,并经过厂家的包装,变成了所谓的名牌热水器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家电下乡政策面临着结束,那么政策结束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又将走向怎样的道路呢?毕竟家电下乡对于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有一些基本的指标要求,对售后服务方面比如网点数量、售后服务电话等也有着规定。家电下乡政策结束后,这些规定也随之结束,那么对于本来就乱象丛生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来说,企业们是否还会自觉地进行产品质量的把控和提升,售后服务的建设和完善呢?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涨、太阳能整体行业面临信任危机。
尤其是在整个大环境不乐观的前提下,家电下乡又未能将产品销售提升到理想数字的时候。目前来看,这还是一个问号。
洗牌不可避免想站稳脚跟需回归本源
2009年第一季度,海宁新增太阳能热水器企业300多家,集热管生产线在原来325条的基础上扩产近100条,最终企业数量达到1100多家,而全国的产量以每年30%速度增长,总企业数在6000家以上。急速扩张之下,迎来的是市场扩张的乏力,多方作用,洗牌,几乎是必然的。
今年,中小企业倒闭的新闻不绝于耳,当前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着自金融危机以来新一轮、普遍而严重的经营困局。2011年4月以来,温州不断爆出有企业倒闭、老板“出逃”的新闻。制造基地广东省也出现了“倒闭潮”的传闻。融资困难、生存空间日益狭窄、电荒、用工荒,下半年企业面临的压力将更大,对于太阳能行业来说,夏季即将过去,秋冬季就要到了。中小企业必须考虑接下来怎么做。
目前整个太阳能行业的“不景气”也是一个痛苦的“大浪淘沙”的过程,在持续的终端零售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特别是今年大部分厂家将促销推广期提前仍无明显效果的时候,一些实力不足的企业将难以为继,仅以低价格来占领市场显然无法走远。消费者一方面消费意愿不高,同时在前几年的观察中也会了解这些低价低质无售后的产品带来的“后患”,对于产品的选择就会更加谨慎和进行多方面的考量。目前,市场与企业在进行一场“持久战”,在这个艰难的“僵持”阶段,只有回归本源,产品质量过硬、服务跟得上,才能在今后的战斗中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