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谁能想到,现在看来被人们认为司空见惯的这一切,在短短的三十年前,在那个连煤油灯都不能多点的年代,是多么的不可想象。
石油工业三十年的改革历史进程中,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现在已经很难想象,我国曾经是一个石油严重匮乏的国家,哪怕一勺匙那么丁点的油,也需要进口。而截至去年底,我国石油产量达到18665.7万吨,创历史新高。
一位在石油单位工作的张师傅告诉记者:“在改革开放之前,家家户户都只能用煤油灯,那时煤油是进口的,所以又叫‘洋油’。”时至今日,“洋油”这个称呼早已成为了历史,公路上飞驰的一辆辆汽车宣告着我国石油产量的累累硕果。另一方面,张师傅在石油单位工作了三十多年,他的工资收入也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而节节攀升,三十年前,张师傅的年均收入仅有七百多元,到1992年,年均有了三千八百多元,再到2007年,张师傅一年的工资收入已有好几万元。
中国石油消费增速也在逐年提高,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指出,预计2007-2020年期间中国石油消费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其中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
煤炭从6.35亿吨到25.3亿吨
改革开放之前,煤炭是我国居民生活所需的必备能源,烧饭、取暖都离不开它;煤炭也是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车的唯一动力来源。一位在铁路部门工作的刘师傅告诉记者:“在烧煤的时代,一方面由于煤炭产量不足,火车经常出现能源短缺;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火车的时速,那时的火车行驶速度是非常慢的。”
随着三十年前煤炭工业改革的开始,我国煤炭产量开始了迅猛的增长。1979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6.35亿吨,九十年代中期达到12亿多吨,去年底则达到25.3亿吨。
当煤炭产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煤炭本身,作为一种最基础的能源,也就逐渐淡出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而是主要用于发电和煤化工。刘师傅感慨地说:“现在在交通运输方面早已看不到煤炭的身影了,火车从内燃机车发展到电力机车,经过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改善了运输质量,也加快了城市发展的速度。”
目前,我国煤矿改革正处于从新建向整合过渡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煤炭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非国有煤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非国有煤矿的煤炭产量已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半壁江山。非国有煤矿的开采使煤炭供给大大增长,但同时,煤炭生产技术水平与煤炭生产安全体制与环境保护建设滞后于煤炭产量的增长,尤其是乡镇小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煤炭资源采收率低,安全生产条件较差。
“十一五”时期,国家对煤炭生产开发重点进行了重大调整,煤炭开发思路由“新建为主,整合为辅”转变为“整合为主,新建为辅”.为确保实现“三年基本解决小煤矿问题”的目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了煤矿整顿关闭三步走“时间表”,提出到2008年上半年,力争把小煤矿数量由2.2万处降低到1万处左右。
电力装机容量30年增长14倍
如果现在在居民住宅区中规定“晚上九点半必须熄灯”,一定会令人惊讶不已从而招来一片抗议之声,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这却是一个许多城市的居民必须遵守的规则。
张师傅告诉记者,在三十年前,街坊邻居每人家里只能点一盏15瓦的灯,在当时是最小的瓦数,如果超过就要罚款,晚上到了关灯的时间,也会有人一家一户来检查,一栋楼只有一个电表。“街道上除了一个昏黄的小路灯,再没有别的光亮,更别提什么霓虹灯了。”张师傅说,“工业生产用电也有定量,不能充分供应,企业难以发展。”
但是到了80年代,电灯的使用就已经不再受到限制了,家用电器也开始出现。“电视机、电风扇都有了,每家每户都装了电表,街灯也越来越亮了。”张师傅回忆着。而进入90年代,居民家庭生活基本实现了电气化,与此同时,一些用电量少、科技节能的电器产品逐渐开始出现。“现在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电,停电时间长了还要算事故呢!”张师傅笑着说,“企业的产量也是逐年翻番,用电量也越来越大了。”
从1978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5712万千瓦,到2007年增长到7.13亿千瓦,30年增长14倍,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经历了辉煌的三十年。三十年来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机组占火电总容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2.35%提高到2002年的54.7%.进入21世纪,我国电力工业在大力发展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使我国火电建设提高到国际水平。
从2003年到2008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颁布施行已经5年,五年来,电力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满足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需要;保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没有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单位千瓦装机容量造价从5000元降低到4000元,节约资金1000亿元。
但是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目前,电网企业主辅分离的改革滞后;电网输配分开及农电体制改革停滞不前;电价改革仍需要积极推进。发改委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中国将巩固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成果,加快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步伐,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继续开展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稳步实施输配分开。深化电价体制改革,完善输配电价,加快推进竞价上网。
新能源提供能源量已接近石油
在现代生产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就属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了。太阳能热水器应该是所有新能源产品中,使用范围最广,居民普及率最高的一种。但是,新能源的运用领域决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2005年起,发改委决定在2005-2007年间,设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鼓励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供热和地热泵供热。从能量的观点看,200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每年提供的能源量已接近石油,达到近2.72亿吨标准煤,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6.4%。据粗略估计,中国现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已为社会提供了200多万个就业机会,并创造了数百亿元的经济产值。
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占总装机容量的30%以上,届时全国替代能源装机有望达到3亿千瓦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快替代能源发展的步伐,包括大力发展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鼓励发展风电和生物智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提高替代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