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走到交叉路口
时间:2011-02-11 来源:imsia
分享到
可以预言,在未来5~10年,受“节能减排”、“绿色GDP”的国际与国内压力,政府补贴与树“微排城区”样板工程将会成为政府领导的一把手工程。

一个旭日般升起的国度,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更新着自己的地理外观,城市与乡村的建筑群蓬勃而出,高速前进的列车将它们严丝合缝地连接为一体,似乎无视全球共同关注的能源问题,这造就了一批高能耗建筑---姑且称它们为垃圾建筑,当然,这是1980年代至世纪之交爆发的建设综合征。

幸运的是,如今,政府与地产开发商的眼界都在放宽,我们才得以重新审视未来的城市和乡村计划。太阳能产业联盟

新能源的机遇和瓶颈

笔者始终相信,未来人们的生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一个国家稳步前进的步伐,都绕不开对能源的综合利用,而我们这十几年来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源在内的新能源的技术含量和应用性,以及它在人类未来生活中的嵌合度。

在步步为营的同时,我们同样关注着现实---如今在中国,不少人依然称太阳能产业为朝阳产业,无论从字面还是延伸意义上来说,这都非常准确,但对照显示的意义让人无法兴奋:在欧美国家,新能源的普及率正逐步攀升,人们正享受着一种清洁而美好的现实。但这种差异也有积极的含义: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现在,这个行业到达了它的路口,前方的目标并非一家企业所能实现,即使偶有一家成为了国内太阳能企业的领导者,也不足以以一己之力改变中国诸多城市和乡村的能源使用状况。

瓶颈多多,技术层面尚在其次,最根本的在于人们的意识。尽管近十年来,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媒体的种种推力之下得以普及开来,但远未深入。如果说新能源产业需要一场革命,那如同人类历史上任何性质的革命一样,它应该首先发端于人们的头脑中。

事实上,这也正是“微排地球”的出发点。这一战略有IBM“智慧地球”形式上的影子,但它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和深刻,也更具实践价值。“智慧地球”据说已经提交到白宫,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笔者认为,“微排地球”同样应该是中国的国家战略。

“微排城市”是大势所趋

笔者认为,能源产业跨界创新,“微排城市”是大势所趋。

这一思路从建筑扩大到城市整体规划,并直指广袤的乡村地带。这是一个“方舟计划”,一个根据人类未来生活需求制订的综合解决方案,它发端于绿色能源,旨在从技术、生活、文化三个层面调节人们的幸福指数;它既是一个技术系统,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创造、普及并推动它的时候,也是在描述一种文化概念,提供一种新生活标准,可以管它叫“未来新生活运动”---这也是一种社会革新和文化启蒙,意味着唤醒和重塑一种中庸平和的价值观和顺势而为的文化。

在山东德州建造的“中国太阳谷”,是“微排地球”战略的起点,也是一次探索性的试验。人们称这里为“太阳城”,但它到底是个什么城,却没人说得清楚。这并非我一个人疯狂念头之下的“理想国”,它是一个理智工程,各种先进能源技术和它们所驱动的立体生活区都可以复制,从一开始,就想到了它未来推广的可能性。

事实上,要达到理想中的“太阳城”有个过程,目前的“中国太阳谷”只能称为生态城、环保城、绿色城、低碳城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城市规划,牵涉的不仅仅是太阳能的利用问题,跟节能建筑、节能社区、生态、水处理、污染排放等都有关。

“太阳城”应该有两大功能,一种是叫人去追求的,一种是不能让生活水平下滑。而目前它最大的软肋是:一些城市可能只有一个厂或者一个工业园区利用太阳能就号称太阳城。

笔者并不担心,其他城市一拥而上,可能把太阳城做烂了。太阳城只是一个概念,而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细节性需求才是标准。我们想打造一个城市的标杆,吸引不同领域的关注者和追随者,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同样需要从树立标杆效应开始。

太阳谷是“微排地球”战略下的一盘棋,只有黑棋,没有白旗。就像我们跨界进入地产界,无意与其他地产开发商和设计院竞争,而是想用这个棋局召唤更多的合作伙伴;而我们的目标也并非做地产开发商,而是要成为城市运营商和产品供应商,或者说,综合方案供应商。

而对于一家能源企业而言,跨界意味着更宽广和深厚的东西要钻研。首先是城市发展。目前中国的城市,能源产业的威胁与机会并存:一方面,城市高楼起,太阳能被城市边缘化;另一方面,国家大力倡导与推动节能产业,公众对太阳能热水器的了解程度正逐渐加深。

至关重要的是,“太阳能与城市”一体化,“太阳能与社区”一体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正是当前推广“微排城市”、“微排社区”的重要原因和动力。同时,我们可以预言,在未来5~10年,受“节能减排”、“绿色GDP”的国际与国内压力,政府补贴与树“微排城区”样板工程将会成为政府领导的一把手工程。

曾经的产品和技术供应商,我们将在历史大势中转型,从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转型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走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道路;而整个产业的发展领域也发生变化,它面临的考验也日益严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夺回城市主要阵地,保住农村主流阵地。

其中,技术的变革首当其中,针对别墅市场的家庭中央热水系统解决方案、太阳能家电“3G”化、太阳能热利用工业化、太阳能采暖、制冷空调系统等综合技术亟待提升,寻找市场空间。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时间

农村市场是一块崭新的蓝海,它如今已经成为伪劣太阳能产品的倾销地,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正加速,未来3年农村多层建筑将会新兴,甚至可能变貌成为10年前的一线城市。针对这一趋势,许多企业都在根据农村特殊环境,研发特质产品。

可以预见的是,三五年后,农村太阳能市场面临服务大考,深化优化服务网络成为必须考虑的策略;而太阳能热水农用化意味着更为庞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对于未来城市和乡村的建设,正取决于勇气和跨界合作的划一性和密切度。“中国太阳谷”是一个可堪仿照、可以复制的样本,一个微缩的人类未来绿色生活模板---这个模型将告诉我们未来生活的秘密所在和基础形态。

在这个模型中,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替代了传统能源,节能技术得到集成化应用和智能化控制,节能住宅、五星级酒店、工厂和办公楼等组合成立体生态区---集民用、商用、工业、农业为一体的样板工程,整个城市在建筑、社区、交通、公用设施、能源使用等领域实现了微排化。

以日月坛为例,这个太阳谷的标志建筑,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办公大厦,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集展示、科研、办公、会议、培训、酒店等功能于一身,整体节能效率高达88%,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8672.4吨。而整个太阳谷内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40%以上,建筑和照明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整体节能80%以上。驱动太阳能空调、热水系统、温屏节能玻璃等几十项国际领先可再生能源技术又不断为它输出绿色能量,这是一个自我循环的系统,输入很少,产出却很多。

“中国太阳谷”还具有旅游、居住、教育、交通等完善的城市功能,综合节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中国太阳谷”在办公建筑、居住社区、道路交通、企业生产、公用设施、能源使用等领域实现了“微排化”。

其中,“蔚来城”项目做出了大胆尝试,三期项目秩序井然。整个住宅区如“川”字,又像数条腾飞的中国龙;空间环境规划,以居住者的舒适度为根本目的,实现人均享有阳光、空气、水和人文比率最大化。采用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消除小区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

另外,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自然通风系统减少小区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了小区的空气质量;新风系统、窗式自然通风器与无动力风帽构成了蔚来城的室内空气微循环置换系统,安全、节能、美观、隔声、降噪、通风,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使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并实现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浊区的自然流动,有效改善小区微气候。

生活在蔚来城中,宽阔的空间、明媚的阳光、优雅的环境、丰富的人文底蕴??大自然的天然氧吧!

太阳谷为平台打造“微排城市”的模范样板,以及其他城市社区的成功案例,我们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城市的运营顾问,为天津生态园提供了“微排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万科、万达在内的多家地产开发商都表示愿意合作。期望诸多微排因素不断组合,从城市传导至农村,从一个国家传至另一个国家,最终形成“微排地球”。

对于整个新能源产业而言,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主要技术选择,在我国政府已经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70%以上是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作为可再生...
      上传时间:2010-07-19
    • 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退烧”,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家电下乡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等,使得太阳能热水器将步入发展黄金期。这无疑让广大太阳能企业家十分振奋,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然而,变幻莫
      上传时间:2010-09-10
    • 我国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推广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同时,据粗略估计,我国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27%,有着巨大的节能空间。专家表示,让建筑和太阳能融合起来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传时间:2010-09-10
    • 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发展之初就备受关注。在2009年成功参与家电下乡活动后,行业迎来了一个大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厂家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一直是制约该行业进行良性发展的瓶颈。近日,中
      上传时间:2010-09-10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