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制裁、油价暴跌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正大力实施“东向战略”的俄罗斯积极向中国示好并兜售油气资产,甚至以往封闭的上游领域也有逐渐放开外国投资限制的迹象。“俄罗斯现在前所未有地需要中国市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向记者表示,对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的中国大型油企而言,来自俄罗斯的橄榄枝出现的正当其时。在需求放缓,原油价格战的大环境下,中俄能源合作接下来将有望进入一段久违的“蜜月期”。
中石化部署海外扩张日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宣布,在习近平和普京的共同见证下,中石化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西布尔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依据该协议,在上游领域,中石化将有权收购俄油旗下东西伯利亚油气公司和秋明油气两家公司49%的股份。这两家公司分别拥有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和鲁斯科耶油气田的开发许可证。能源研究总监李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2家子公司历史显赫,秋明油气更曾是一家明星公司,英国石油集团BP曾靠秋明赚过好多钱。此次协议中涉及的两个油田资产主要是致密油田,开发前景广阔。”据俄油官网资料,鲁斯科耶油气田储量约为4亿吨原油,逾850亿立方米天然气,油气年产量约370万吨。此前,该油田由BP和俄油的合资企业俄罗斯秋明英国石油控股公司开发。2013年初,BP向俄油出售了所持的50%股份,回报是171.2亿美元和俄油12.84%的股权。而另一个油气田尤鲁勃切诺-托霍姆的储量大约3亿桶,2017年计划投产,到2019年将达到500万吨/年的产能。
中石化和俄油双方在公告中表示,上述2个油气田均位于俄油重点经营地区,共同开发致密油将有助于双方共同降低项目运营风险。双方的合作也将在资金、技术和实施能力等各方面提升项目实力,并期待进一步扩大勘探开发合作。中石化官方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此框架合作协议只是初步意向,并不包括具体的金额、期限等细节,“涉及两个国家的不同部门审批,最终的谈判结果和所需要的时间目前还难以预料。”下一步,双方将设立联合技术工作组,确定最终投资方案和最终协议文本。该项交易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一系列标准条件及相关国家部门的审批等情况。上游之外,中石化还与俄最大的全产业链石化企业西布尔集团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西布尔与中石化类似,都在各自国内石化领域占据优势地位。这一战略投资,也可视为中石化上下游一体化向海外扩张的战略部署动作。中国石化董事长王玉普当日表示:“西布尔的资源-石化一体化发展方向,与中石化的主营业务有很高契合度。此次战略投资符合中石化化工业务海外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双方持续的伙伴关系将协助中石化确保多元化石化产品的长期来源。此次合作也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一次积极尝试,将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西布尔公司董事长米赫利松表示:“中石化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有助于促进西布尔更加有效的实施新项目,进入新的发展水平。”关于米赫利松所指的新项目,媒体推测可能是该公司目前最大的投资项目西西伯利亚石化项目。根据该公司官网资料,这一项目投资金额约95亿美元,计划在托波利斯克建成年产150万吨乙烯和50万吨聚丙烯的装置。两家公司并未公布股权交易规模和金额。据路透社援引一名接近西布尔公司股东的知情人士称,中石化可能将收购西布尔逾10%的股权。收购后,该公司董事长米赫利松仍是西布尔最大股东。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低迷,下游炼化业务较上游勘探开采来说成本更低,商业风险更小。中石化与西布尔合作,更有助于中石化完善上下游一体化在海外的布局。
中俄能源合作有望进入蜜月期
对中石化与俄油的框架协议,林伯强认为,在当前的低油价下,对中石化方面开展谈判更为有利。“油价最近都跌到40多美元了,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压力山大。现在俄罗斯是前所未有地需要中国,更甚于中国需要俄罗斯。”林伯强称。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从150多美元的高位持续下跌,经历腰斩式下跌到80美元后也未曾停下下跌的脚步。截至9月4日收盘时,纽交所2015年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46.05美元;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收于每桶49.61美元。在西方制裁与俄罗斯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油价下跌对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一半多的财政收入来自油气出口。而据此前业内测算,油价每跌1美元,俄罗斯财政收入就随之减少700亿卢布(约合15亿美元)。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业绩同样受油价影响。2014年该公司净利约3500亿卢布,比2013财年下降了9.8%。但其总营收55030亿卢布同比增长17.2%,另据路透报道,截至去年末,俄罗斯石油公司欠银行和债券持有者的债务总额约600亿美元,负债规模在全球石油巨头中堪称巨大。在上述因素影响下,俄罗斯一方面被迫采取卢布贬值的做法弥补原油出口损失;另一方面加快了“东向战略”与石油装备进口替代战略。尽管俄罗斯已探明石油储量486亿桶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2%~13%,但其石化装备及技术60%以上都依赖进口。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尽管俄罗斯有200多家企业生产油气开采设备,但其本国产品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在2018年-2020年前无法实现“。东向战略也许是俄罗斯唯一且有利的选择。中国市场,于是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2014年俄罗斯石油产量为5.27亿吨,创下1987年以来的新高,据俄石油部预测,2015年产量将达到5.3亿吨的新高峰,接近20 年前苏联末期的水平。俄罗斯原油对华出口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俄对华出口石油3310万吨,其中12月同比剧增86%,达372万吨。2014年对华石油出口量前三位国家分别是沙特、安哥拉、俄罗斯(此前对华石油出口的第三位是阿曼)。而安迅思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2718万吨,同比增长31%,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2%,俄罗斯已经跃居中国原油进口国的第二位。
“目前也只有中国,同时具备资金、人才和技术,并且也有在海外投资油气资产的需求。可以说双方优势互补,谈判达成一致的可能性非常高。”李莉对记者表示,中石化此前在页岩气勘探开采方面也做过相当规模的投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对未来合作的前景,李莉认为,商业风险还是存在的,所以盈利前景暂时难以判断。“相信中石化未来会对该框架协议作出详尽的评估报告和尽职调查。无论如何,对中石化而言当前的低油价时期,都是一个不错的对俄投资机会。”而林伯强更为乐观,商业风险取决于油价,他认为目前40多美元的油价已经趋向筑底,“除非油价跌到30美元或者更低,那才是真正的风险。政治方面俄罗斯与拉美那些政坛频频生变的国家要稳定许多。所以总体而言,目前投资俄罗斯油气资源的整体风险是可控的。”同样基于上述逻辑,9月3日,中石油也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简称“俄气”)也签署了有关从俄罗斯远东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此外,俄罗斯石油公司还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化集团)签署了俄油入股中国化工集团下属石油化工公司(ChemChina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 CCPC)公司的协议,以及双方在俄罗斯东方石化公司项目上进行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林伯强认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中俄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说进入中俄能源合作的蜜月期也不为过。”李莉也称,“先牵手就是好消息,具体能否蜜月,是否会吵架,也要看后期的谈判和磨合。”多位业内人士,中石油与中石化分别公布了在俄罗斯油气领域投资的意向及框架协议,而下一个最有可能与俄罗斯油气企业牵手的,可能要属中海油。据媒体报道,中海油董事长杨华8月20日刚刚会见了俄油总裁谢钦,但双方并未公布任何成果。俄方某官方人士曾表示,俄方对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财务状况的研究表明,中海油是潜在的最优质的合作伙伴。记者6日致电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但其不愿对此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