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疫后复苏与低碳增长之平衡
2021年将是中国寻求经济复苏与低碳增长之平衡的一年。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预计下降0.1%。之后随着经济复苏,2021年能源需求有望增长3.6%。化石能源和高耗能基础设施仍在推动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争取在2030年达到排放峰值,并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还推后了低碳能源补贴退坡时间,政府将本该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延长至2022年。
化石能源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耗大省和生产大省正计划投资数千亿元用于化石燃料项目。尽管这些项目不一定获得最终批准,但它透露了省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决策者的优先投资事项。
Carbon Brief对中国八个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的能源消耗和生产大省重点项目进行分析,发现在总投资接近20万亿元的4,348个项目中,6.2万亿元人民币与化石能源和高耗能行业直接相关。其中,用于化石燃料项目的投资超过2万亿元。相比之下,用于低碳能源的投资相对较少,可再生能源投资为3,330亿人民币,核能投资为1,240亿人民币,电动汽车、电池和储能为770亿人民币。
化石能源和高耗能基础设施仍是某些地区推动经济复苏的选择。这对中国2030年达到碳峰值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构成挑战。
科技创新成为国企重要任务
中国需要在疫后复苏与低碳发展之间找到平衡,这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化石燃料仍将占据重要地位,这意味着技术创新,特别是低碳解决方案,将成为该平衡战略的关键。
创新是中国“十四五”规划重要议题之一,国资委加大重视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
2020年4月,204家国有科技型企业被选中进行“科改示范行动”。“三桶油”、两家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公司都榜上有名。选定的能源国有企业被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取得技术突破,并建立技术创新模式以供进一步推广和复制。国资委还计划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所有的动向都表明,技术创新将成为国有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并影响从高层领导到员工的每个人。政策指导下,越来越多国有企业将科技创新建立到企业战略和管理中,如中石化建立了新能源办公室,并建立了由48名员工组成的研发中心。
新兴低碳解决方案
十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试点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促进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战略领域的发展同时,有机会优先部署CCUS助力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中国的石油巨头已经优先发展CO2-EOR(强化石油采收),并在中国进行了试点项目。在电力行业,中国近3000座燃煤电厂中60%的电厂在役时间仅有10年,这些电厂的退役时间将超过2030年,是部署CCUS的合适目标。
虽然目前在建CCUS项目规模较小,但拟建项目规模较大。随着CCUS从示范阶段发展到工业应用,国家支持政策和相对成熟的碳交易机制不可或缺。
与CCUS一样,氢能也将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支柱。 据WoodMac估计,到2050年,中国的氢气产量将增长五倍,平均分布在以绿色燃料和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中,并与CCUS相结合。考虑到中国庞大的重工业和机械行业,没有此类新兴低碳解决方案,中国实现碳中和将极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