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稿指出,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形成了从技术研发、材料、产品、工艺、装备和制造全产业链工业化生产模式。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技术及装备居世界领先水平,集热器瞬时效率达到0.75以上,热损低于2.5。2014年全球集热面积保有量达到4.14亿立方米,年生产能力和应用规模均占全球79%以上,保持着全球制造和应用大国地位。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工农业领域应用等也取得了突破。同时,制定了50多项国家标准,20多项行业标准,负责制定多项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显著提高。
尽管如此,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发展规划和市场管理仍有待加强,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发展规划缺乏顶层设计,行业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薄弱,企业制造装备、产品质量、技术创新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家用产品、建筑结合的热水工程重价轻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供热计量和商品化能源消费机制还未建立。税收、补贴、金融等扶持政策不系统、不连续,政策力度和操作性不强,企业难以实现做强做大发展。太阳能供热采暖、制冷及工农业供热应用等示范项目资金支持缺乏,发展速度较慢。
关于进一步规范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和服务体系,意见稿指出,依据太阳能资源分布,气候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能源需求等情况,以及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化前景等因素,因地制宜,加快新型利用方式的产业化和多元化进程,培育新的增长点。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国家有太阳能利用规划;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发展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行业创新、健康、持续发展。
意见稿中对各项指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截至 2020年底,将实现大型区域供热站示范项目200座,集热面积保有量400万平方米;工农业供热应用集热面积保有量1.5亿平方米,形成民用热水、供暖和制冷、工农业热力等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同时,热利用真空管型和平板型集热器国产化率需达到100%。
意见稿指出,2020年,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将形成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均衡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2-3家全球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5-8家大型现代化龙头企业,10-20家区域优秀骨干企业,10-20家专业化配套企业,一批从事系统设计、销售、安装、运营、维修的工程服务企业,形成以民用热水、供暖制冷、大型区域供热、工农业热力等为主的市场格局。
意见稿还提到,“十三五“期间将打造太阳能热利用综合示范区,继续推广家用系统,与建筑结合的重点工程,全面提高太阳能热利用工程项目水平。在适宜区域建设大型区域供热站示范项目;加强农村采暖热水项目;建设一批太阳能全年综合利用的热水、采暖、制冷三联供示范项目。将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纳入“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实施计划,与其他国家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参与绿色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意见稿强调,未来需不断提高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太阳能利用信息体系建设,在“十三五”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太阳能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达到4亿千瓦,使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集热器面积保有量12亿平米,占全球集热器面积总保有量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