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日上午10时30分,北京科技大学青海湖环境保护实践团的八名成员带着调查和保护青海湖的任务踏上了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经过三天的辗转奔波,社会实践团成员们于2015年8月3日下午17时左右到达了位于青海湖旁的小泊湖生态保护基地站。
小泊湖生态保护站是藏民南加老师为了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一手创办的。1994年,南加老师在目睹家乡青海湖垃圾遍地,草原退化,偷猎猖獗后,毅然决定走上保护青海湖环境的道路。1999年,南加老师用自己的积蓄修建小泊湖生态保护站,将保护青海湖作为其不懈奋斗的人生目标。经过多年的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以南加老师为代表的志愿者们终于将小泊湖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草原和湿地的人间胜境。尽管现在小泊湖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与20年前相比,小泊湖的生态环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年前,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作为青海湖一部分的小泊湖也迎来了空前庞大的人流。欣赏青海湖美景的部分游客在浏览之余也留下了数目庞大,种类众多的垃圾。这些垃圾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成为了一座座“垃圾山”,不仅污染了周围的环境,而且堵塞了泉眼,造成小泊湖的水源枯竭,湖泊水位下降,草原退化。小泊湖由风景宜人的胜地变成了垃圾遍野的荒芜。除此之外,偷猎者的猖獗令本就脆弱的小泊湖生态基地雪上加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加速了草原的退化,各种鸟兽的尸体与垃圾一起堆积,散发着阵阵恶臭。小泊湖变成了一个“死湖”。
小泊湖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南加老师和一些志愿者们的关注。志愿者们在小泊湖附近捡垃圾,制止偷猎者,与一些企业交涉退出小泊湖,阻止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南加老师甚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藏族神圣的祭祀石碑迁到小泊湖,以期阻止小泊湖的环境破坏。
北京科技大学青海湖环境保护实践团在到达小泊湖生态保护站后,积极与南加老师和志愿者们交流,了解小泊湖环境保护现状。基地环境的艰苦没有阻止志愿者们保护环境的热情,青海湖环境保护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到达第一天就进行了徒步10公里捡垃圾的活动。在沿途捡垃圾的路途中,小泊湖治理的成效令实践团成员们惊叹:嫩绿草原上有着成群的牛羊,悠闲地踱着步子;汩汩细流缓缓流淌,拂过青葱的植被;鼠兔,蜥蜴,青蛙在草丛间跳跃奔驰;狼毒花,油菜花在风中摇曳,顾盼生辉。这片生机是南加老师等志愿者们辛勤努力奋斗的结果,是每一个环保人的骄傲。
随后,北京科技大学青海湖环境保护实践团参与帮助了小泊湖生态保护站建设,整理资料,建设网站,绘制墙上的宣传画。在整理已知资料后,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小泊湖环境面临的问题,并参与了志愿者的会议。在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交流了保护小泊湖所做的努力和仍然存在的问题。从事环保工作的所有志愿者们都令人敬佩。一个藏族的志愿者接替爸爸在小泊湖生态保护站志愿工作四年,而他的爸爸之前在这里进行志愿工作已经10年了;一个北京的志愿者在这里工作了三年,长期帮助小泊湖,连2014年的春节都没有回家过年;一个广东的志愿者在网上得知小泊湖环境保护的严峻现状后只身前往小泊湖担任一个月的志愿者。以南加老师为代表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不懈治理小泊湖的生态环境。在治理过程中,志愿者们也遇到了很严重的阻碍。南加老师曾在一次阻止偷猎的过程中被四名偷猎者殴打至昏迷;在阻止某企业开发小泊湖的过程中,一名志愿者被黑社会的人威胁伤害其全家人的性命;在治理小泊湖附近绿地荒漠化的过程中,专家曾断言这片土地不可能生长植被。种种的挫折并没有吓退志愿者们,反而坚定了志愿者们长期保护小泊湖生态环境的决心。
在小泊湖生态保护基地的日子令北京科技大学青海湖环境保护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受触动。环境保护问题的严峻使人担忧,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令人敬佩。小泊湖基地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小泊湖的整体环境,形成了草原,荒漠,湿地并存的奇妙景象;而且宣传了青海湖严峻的环保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环保不是高悬的海市蜃楼,而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保护青海湖,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