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和协会也在力促“多能源”的发展:哈尔滨就曾在调研结束后确定太阳能组合天然气作为供热热源作为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2014年12月发起成立“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太阳能与辅助能源供热工程专业委员会”,推动以太阳能为主的多能源互补发展。而很企业也着力从这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将各种能源进行集成使用。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多能源产品,将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集成设计,万和、林内、万家乐等也都纷纷推出多能源系统产品或者打出“多能源”概念。
目前的能源利用,基本形式有太阳能、空气能(环境热源)、燃气、电四种(类似潮汐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推广还不普及)。常见的多能源互补系统有4种方式:1.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2太阳能+燃气能供热系统;3.太阳能+电能供热系统;4.太阳能+热泵+燃气能供热系统。目前,可再生能源(以太阳能为主)+清洁能源(以燃气为主)的多能源互补集成系统应用最被接受,且效果相当好,是目前太阳能热利用集合辅助能源最理想的形式。
但即便如此,目前“多能源互补集成系统”的理念在实践中依然面临较大的障碍。这些障碍和挑战主要集中在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投资回收比等方面。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自去年9月份以来,就在积极协同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力诺瑞特、迈能等、技术专家进行积极沟通,成立了“多能互补”工作组及专家团,共同推广“多能互补”新能源系统的技术理念和技术体系。
“多能源”的应用,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太阳能热利用、家电甚至燃气等行业组织,这都意味着发展空间的拓展和技术研究方向的延伸,同时也意味着所跨越的领域更广。“但多能源互补集成也意味着更多的跨界融合,虽然推出了多能源系统,但如果固步自封,一味地想依靠一己之力在技术上做升级,这是不现实的,势必将导致自己走入一条死胡同。”多能源发展空间有多大?多能源未来的道路能走多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可能决定于大家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