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市场前景巨大 新能源建筑迎发展良机
时间:2015-05-11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分享到
“在国家大力鼓励发展新能源示范城市(园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新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比例的背景下,新能源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绿色、环保等正在成为建筑设计行业新的范式。”在近日举行的新能源建筑专业论坛暨中国新能源建筑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新能源建筑产业联盟主席、汉能控股集团执行总裁刘民表示,按照我国建筑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新建的商业公共建筑面积有望超过100亿平方米,将带动上千亿新能源建筑市场的份额。
经过10余年的推广和普及,我国绿色建筑已进入规模化推广新阶段。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涉及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众多领域,新能源的应用已成为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能源的良好选择。“虽然我国在新能源建筑的应用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非常巨大,新能源建筑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我国必将会迎来勃勃生机。”刘民认为。
发展新能源建筑是趋势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城乡建筑面积400多亿平方米,95%左右都是高耗能建筑,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建筑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30%以上。”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少军表示,加快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已成为业界共识。
刘民表示,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国家发改委最新确立了29个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海南和石家庄等。可以预见,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标。
在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比重要求。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
“从‘互联网+’到‘新能源+’,产业的跨界和升级贯穿每个领域。在我国资源环境压力日趋加大,环境压力倍增的背景下,新能源建筑无疑将会产生一个新的巨大应用市场。”刘民表示,新能源技术在国外已成熟应用,被动房、零能房屋的成功应用和推广,都已证明新能源建筑是切实可行的。“以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在新能源建筑的应用为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产品设计、应用和推广上先行一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毋庸置疑,扩大BIPV应用,对提高建筑节能有积极作用。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措施可实现的节能量显示,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领域,BIPV主要利用建筑屋顶面积,可利用面积100万平米,可装机4万千瓦,实现节约标煤2.97万吨,占总体可实现节能量620万吨标准煤的0.4%。这主要是由于以屋顶电站形式实现的光伏建筑应用,受制于屋顶面积少,建筑负载条件等限制,如果扩大BIPV在建筑立面的应用空间,可显著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因此,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建议,将BIPV纳入绿色建筑验收标准,以强制推广。
行业制约因素渐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主任宋凌表示,截至2015年1月,我国共评出绿色建筑项目2500多项,总面积达2.9亿平方米。但建筑运行一年后,仍然能够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只有159项,面积则只有2000万平方米。
据介绍,我国绿色建筑从2004年开始进入启蒙发展阶段,两年之后,我国出台了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正式推动至今已有9年。“虽然历经数年,但是发展却差强人意,我国城镇绿色建筑目前所占新建建筑的比重非常低。”宋凌坦言,2012年我国绿色建筑所占比重为2%,根据国家对新城镇的规划要求,到2020年比例要达到50%,可想而知任务有多艰巨。”
不过,随着最近几年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兴起,新能源在房地产项目中的应用日益引发各界的关注。
“在节能环保重任下,新能源建筑一体化存在较大市场空间,但成本高、无标准等因素还是让这一市场充满了挑战。”平安证券股权事业部执行总经理王海生表示,新能源建筑一体化要比一般建筑的成本高很多,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对此并不积极,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此外,国家标准的缺失也影响了行业的推进。
“我国绿色建筑推广很多年,但只是作为品牌在推广,成本增加、具有不稳定性等是主要原因。”曾少军表示,如何让新能源更好的与建筑相融合,共同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市场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过,随着规模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成本高的难题也正在被破解。此外,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植政策也越来越完善。在推广“光电建筑一体化工程”上,国家出台了补贴政策,再加上光伏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平价上网的条件基本具备。
“无论从规模、技术还是政策上来看,当前大力推广新能源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既可以突破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能源供应不足的制约,又能调整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表示。
新能源建筑前景看好
“在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背景下,新能源建筑一体化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国开东方城镇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军表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规划先进、生态宜居、产业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流期待。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走节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能源建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应该说大有可为,在我看来,新能源与建筑的结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要达到20%。2014年6月,我国发布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老标准相比,新标准除了“四节一环保”之外,还增加了“施工管理和创新”一章,鼓励创新。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被单独提出来并赋予了较高的权重分值。“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最终原因就是鼓励和提倡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宋凌强调。
在今年两会上,汉能控股集团公司主席李河君的“希望国家可以扶持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提案受到关注。李河君认为,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对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水平、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他说,我国现有建筑面积超过500亿平方米,由此推算,我国现有建筑外墙面积为180亿平方米。如以现有建筑外墙面积的1%、新增建筑外墙面积的30%安装建筑光伏计算,则可安装面积达12.6亿平方米,总装机规模可达81.9吉瓦,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在他看来,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已经成熟,市场需求开始扩大。
“按照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光伏发电系统应与建筑节能、其他可再生能源(光热、小型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家用电器(空调、通换风、室内空气净化)、采暖系统(地暖、空气热泵)和智能建筑等进行系统整合,通过多能互补以实现各种能源系统的合理利用、集成优化和能效最大化,建立基于太阳能综合利用的多能互补动态耦合能源系统,最终实现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一位与会专家表示,光电建筑从单项技术运用向综合技术集成发展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已成为绿色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发展方向。
值得欣慰的是,除了少数几个省市以外,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省市都出台了地方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而且80%以上省份都已提出强制性执行绿色建筑一星标准的要求。
王军表示,新能源行业与建筑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不仅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绿色引擎,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劲推手,它将掀起建筑行业新的创新浪潮。现在要做的只是迎头赶上、顺势而为、大展伸手。当前无论为促进新能源的规模化应用,还是为实现建筑业的绿色转型,实践都表明新能源与建筑是共生的关系,二者应该手拉手协同发展。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昨天,主题为“助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的第四届中国太阳能节暨国际新能源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展会展览范围首次从太阳能热利用扩展到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等多个新能源领域。除了
      上传时间:2010-09-17
    • 华园新能源举行第六次太阳能中高温技术研讨会暨太阳能锅炉改造项目座谈会”
      上传时间:2010-09-26
    • 记者近日从菏泽市城乡建设局获悉,为加快菏泽市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和新型城市化战略深入实施,规范菏泽新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菏泽市制定了《新
      上传时间:2010-10-02
    • 中国的光热产业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规模化、并逐步走向规范化的产业,在中国“5万亿经济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下,成为了中国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上传时间:2010-10-09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