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行业的成熟发展的时期,但是,现如今的太阳能热利用在市场发展中却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除了传统市场相对饱和以外,行业还面临着产能过剩、人才匮乏、产品良莠不齐等问题。在行业发展的方向选择的岔路口,品牌企业也积极进行转型。
数说,太阳能热利用行业转型的必然
来自《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运行状况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太阳能集热器及系统的销量为2802万平方米,实现产值420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15.1%。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已经饱和,开始唱衰太阳能行业。而行业专家却指出,行业缺乏创新才是导致市场低迷的关键因素,唯有技术创新才能改变行业现状。
此前,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朱俊生就曾指出,“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候,依靠太阳能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它必须要与其他能源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在这一关键时期,多能源集合技术将为新品研发提供新思路。
而行业的门槛的提高,也使很多企业不得不面临被动转型升级的局面。
中国能源行业协会主任罗振涛介绍说,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标准将分为5个等级,凡没有达到入门级别5级的太阳能企业,一并被拒之门外。而对于1级、2级高能效产品,其负责企业将自然而然获得较大市场份额。预计此次太阳能门槛的提高,将会使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能效,促使行业整体水平提高。届时,注重品牌实力和技术创新的大企业将成为太阳能行列中的王者。而其他以销售为生存手段、无核心竞争力的太阳能企业将面临严峻的转型考验,否则被淘汰是十有八九的事。
而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此前的全国能源工作会上发表声明:未来5年,太阳能或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支柱产业。专家透露,要完成2015年末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11.4%的高标准要求,中国太阳能企业必须快速完成转型,力争从当前的销售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即把促销主导转向创新主导。
转型期的阵痛
自2009年我国太阳能光热行业到达巅峰时期后,行业增速逐年降低,产能过剩日益严重。“如今产能过剩是困扰行业,也是困扰企业的大问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秘书长贾铁鹰表示。
只要转型,就一定面临着阵痛,这是每个企业都适用的经营法则。
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内,转型的阵痛也逐渐在延伸开来。据媒体报道,在太阳能光热大省山东的日照市,曾经一拥而上的大小七八十家太阳能企业,目前多数企业已经停产或半停产了,在长期接不到订单的情况下,企业最后只能关门。
而另一个太阳能光热大省浙江省,其省内的太阳能光热企业生存状况也非常严峻。国际铜业协会副秘书长陈讲运在也表示,该省的很多太阳能企业都停产观望,也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出售生产设备,出租厂区,彻底转做其他行业了,如转向家电、建材、净水等行业了。
业内专家指出,一方面,由于2009年家电下乡提前透支了市场,导致市场容量趋于饱和,行业增速放缓;另一方面,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现象日益显现,而现如今多数企业也在转型中走向不知未来的方向。
在北京,某太阳能行业学院派名企也在转型期中选择了“瘦身”,除了关闭部分的生产线,也变卖了一定量的生产设备,除了保留拥有核心技术的集热管自动生产线以外,该企业未来也在走向OEM的发展之路。
另外一家北京的老牌太阳能热利用名企的总经理表示,企业从传统的太阳能的方向拓局为拥有供热系统能力的企业,但是太阳能采暖系统造价以及跨季节蓄热材料成本、存放投入过高均会制约其发展。企业也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整体成本上升的重要问题。
还有些企业,从企业内部的思想开始转型,同样是北京的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的太阳能品牌某企业的运营总经理告诉新浪地产(微博)的记者:“企业转型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转型中遇到的“阵痛”是企业最大的苦恼,作为有着雄厚实力的本企业也不能幸免。”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整个企业的思维模式,企业的基因,企业员工的节奏和员工的既有思维都需要很长时间做出改变,转变内部现有的模式,确实很难。从员工的角度来讲,一旦产生了犹豫,企业的市场拓局也将变的更为困难。
各行其道品牌企业的转型方向
皇明气候商城
“不破不立,面临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大溃败,皇明正在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包括战略、组织,整个行业也要进行改革,迎接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到来。”在对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死心”之后,黄鸣决心重新寻找新市场。
皇明也在这样的转型当中发布了一系列气候改善产品,包括太阳能照明灯在内的个人级产品、节能窗在内的家庭级产品以及社区照明等社区级产品。
“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和品类,建立在太阳能国际领先技术基础之上,但是与传统的产业相比,产业品类定位、功能和诉求都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黄鸣如此宣称。
目前黄鸣的战略重心正在悄悄转移到气候产业和品类,“太阳能热水器做了十几年时间,现在全行业销售规模只有400亿元左右,容量太小。单单一个太阳能煲烤炫按100万台来测算,每台平均售价约1万元,销售收入约100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外,我们的节能‘四微’门窗市场更大,如果对传统门窗实现替代,可以创造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还有各类气候产业的各种产品,空间巨大。”黄鸣说。
日出东方的“不务正业”
从日出东方上半年的发展足迹来看,研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24.55%,似乎并没有专心深耕光热领域。为了给下滑的业绩寻找新的增长点,选择通过“多元化”扩张,谋求向光电、厨电、净水机、空气净化设备等领域的转型。
近日,有媒体报道猜测,在市场下滑、疲软和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日出东方作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龙头企业”,也是资本市场的“标杆股”,舍弃一个成熟的市场,试图转型切入家电这个陌生的市场,这样的战略选择是否表示已经“束手无策”,不得不开始“不务正业”。
今年1月,日出东方发布公告,称修改公司经营范围,在原有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太阳能采暖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热泵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基础上,又增加了“光电产品、照明器具、家用电器、厨房设备、消毒杀菌器具、空气净化设备、水净化设备、卫生洁具、五金机电、建筑材料研发、生产;采暖炉、取暖器、电热水器、燃气具、电动车、模具及相关配件的研发、生产及技术服务”等新业务。
日前,日出东方再度发布公告,设立参股子公司江苏美意美家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参股49%,随后又投资设立了江苏水滤康净水有限公司,日出东方开始独立运作净水业务,显示了对该业务的重视,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将净水业务打造成公司的支柱业务。
据了解,该系列的净水器产品已经在日出东方旗下的四季沐歌的渠道商中全面铺货,是否能够转型成功,也需要经过市场和时间的考验。
力诺瑞特空气能的探索
在太阳能光热行业,力诺瑞特一直秉承着“以农村市场吃上饭,工程市场吃饱饭,海外市场吃好饭”的均衡发展战略。如今,在传统零售零售市场遭遇下滑的情况下,力诺瑞特自然需要寻求全新的利润增长点。
“现在不管是家电企业,还是传统的太阳能企业都在寻求‘跨界’,进行相关领域的拓展。主要原因还在于大家意识到了单一能源发展的局限性和高能耗,未来的热能解决方案一定会是两种或者多种能源的复合。对于力诺瑞特来说,在太阳能光热行业耕耘这么多年,一直是以领先的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立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力诺瑞特既不会走绝对的专业化,也不会走绝对的多元化。仍将以太阳能为主,并围绕着新能源来做出相应的布局和规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力诺瑞特副总经理、营销总监李云彬道出了力诺瑞特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而未来,空气能也将担当力诺瑞特的主要增长点。
在李云彬看来,进入空气能行业,将会成为力诺瑞特未来业务的一个主要支撑。一方面不仅拓宽了经营品类,而且给经销商带来了全新的利润增长点,渠道得以巩固。更为重要的是,在方兴未艾的工程市场,空气能将会成为太阳能最好的“小伙伴”,在能源组合上实现更多的可能性,以满足终端消费者和工业商业应用中不同的节能需求。
据了解,自2012年开始上马空气能项目以来,力诺瑞特相继与上海交通大学和广东志高空调相继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保障了力诺瑞特空气能产品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上的领先优势。
而这种强强联合的整合之路也为力诺瑞特的空气能项目开了个好头。据统计到的2013年的数据,力诺瑞特的空气能项目仅终端销售这一块就突破了3000万元。
太标太阳能的产业链延伸
2011年,太标投资7.6亿元建成年产100万套太阳能热水器及2000万支分子级高真空紫金管生产线。至此,全国产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在研和工业园区拔地而起。
2013年,企业抢抓玉溪打造云南铸造产业基地机遇,投资4.5亿元建成年产5万吨大(重)精密数控机床铸件生产制造项目。在与原保留的年产50万吨优质铸造生铁线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先进的高炉熔炼、脱碳、脱硫、脱磷三联“短流程”生产工艺,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从铁液直接到成品铸件。太标在困境中调整转型,完成了向钢铁产业的第一步延伸。
今年初投资2.5亿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磨床、卧式加工中心、热时效炉、导轨淬火等设备,建设万台数控光机生产项目,最终形成从冶炼、铸造、零部件制造、光机制造到运输、营销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产业链。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提供1400人的就业岗位。截至9月,该项目已开始小批量试产,生产光机260台,实现产值2800万元。至此,太标在调整转型中再次实现了向钢铁产业链延伸,并转向现代装备制造业。
从30万台到100万台,太标在太阳能设备制造领域实现了扩规提档,步入全国行业5强。从钢铁冶炼到铸造加工再到数控设备制造的延伸,让太标实现了华丽转身,从钢铁制造转向装备制造。
天普集团转型新能源综合服务商
“我们的电话是40081-51365,无忧365服务。”天普集团运营总经理李仁星用客服电话的谐音,强调公司对于服务的重视。“真正把服务提升到战略高度,将服务从过去的单纯售后服务提升到售前服务,再到全周期服务,把服务灌输到每个员工心中,让天普真正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及城镇化推进,太阳能产品的市场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农村市场萎缩的同时,包括工程市场在内的城市市场成为企业“主战场”。相对应的市场营销“游戏规则”也完全不一样,基本从过去的农村一家一户去卖,到目前和房产开发、建筑设计等公司合作,对企业战略发展提出新要求。
而天普集团从太阳能生产企业成功转型为新能源综合服务商,就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典型表现。
据介绍,相比单纯的生产,新能源服务商的内涵扩大不少。从热水到热能,从平板、玻璃管到金属管,从屋顶式、阳台式、多层、高层到大型综合建筑群,从生活热水到工业生产、农业、畜牧业用热,全面面向民用、商用、工业应用等工程领域,提供安全、便捷、海量的光热综合化解决方案。
“目前形成了3个生产基地、3个销售中心,更快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李仁星说,今年,天普集团将以北京总部、武汉和沈阳3大基地为中心,成立北京、武汉、沈阳3大营销中心,从市场渠道、企业架构、业务链、技术研发等多方面实现公司在全国的战略布局。同时,以本地化思考、本地化决策和本地化操作的全新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更快捷的营销服务以及更符合区域特点的系统服务。
当下,服务被定位成天普集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发展不断被赋予新内容,通过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在企业中占比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