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强装令”错位 建筑节能的太阳能质量“红线”待划
时间:2014-07-29 来源:imsia
分享到
各地陆续出台的太阳能“强装令”开始遭到质疑。7月22日,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在其“曝潜强标”第11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80%-90%的民用供热太阳能热水工程系统在房地产项目交付使用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出现问题,很多停止使用,不到两三年就成了摆设。

  在此之前,已有多个省市出台太阳能强制安装政策。但是,这一旨在推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政策,在执行中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黄鸣看来,最大的问题当属“强安标”缺失,“强装令”错位,致使太阳能短命工程疯长。

  可喜的是,已经有地方政府开始调整这一错位政策。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讲运透露,深圳市准备取消12层以下建筑的强制安装令,政策正在从“强制”向“鼓励”转变。

  “强装令”错位

  近几年,各地陆续出台新建小区和酒店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政策。如山东济南市规定新建12层以下的住宅和宾馆酒店,必须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系统;凡新建的实施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必须采用太阳能热水器集中供热水技术和产品。

  “强装令”政策实施的初衷毋庸置疑,然而政策执行中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讲运透露,某省质监部门联合做过一个调研,在10个工程中有9个不合格。而他本人就曾亲眼目睹一个太阳能室外机和室内的水箱没有连接的工程,竟然也可以验收过关。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感叹,太阳能建筑工程确实质量堪忧,存在怎么便宜怎么用的问题。

  “这些强制性安装规定都是几年前制订的,大方向是对的,但是规定和标准不是很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现在问题出来了,教训很深刻。”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原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说。

  在黄鸣看来,“强装令”对太阳能产品的选用上没有门槛,这是太阳能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阿猫阿狗的太阳能产品都能用到工程中,不出安全和质量问题才怪。”黄鸣说。

  “强安标”仍缺失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建筑面积达27亿平方米,这显示国家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推广的决心,但是太阳能强制安全标准的缺失,导致产品标准体系与行业发展、推广速度不匹配,致使建筑太阳能工程质量出了问题。

  黄鸣表示,由于太阳能强制性安装标准缺失,产品良莠不齐,房地产开发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身没有对太阳能的选择提高门槛,也很少有房地产开发商去研究太阳能,安全意识不够。

  “‘强安标’强调一个‘安’,只要牵扯到人身、财产安全的安装层面的技术问题、产品问题、安装问题、设计问题以及监理、验收、服务的问题,都应该进入强制标准里面。”黄鸣说。

  为什么强制性安装太阳能垃圾产品无人问责?为什么“强装令”的安全标准缺失多年无人解决?罗振涛分析,这就是行业的潜规则,太阳能企业之所以敢冒风险以次充好,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商从成本考虑,希望太阳能产品价格越低越好,但是这样做受害的是消费者和太阳能产业。太阳能工程“强安标”缺失的后果是降低了消费者对太阳能产业的信心。

  罗振涛呼吁,房地产开发商应该主动增强责任意识,在招标过程中提高标准,从采购环节严格把关,寻求最佳的太阳能解决方案,而不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质量“红线”待划

  在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建筑配备太阳能的相应标准,但是标准模糊,这就让部分开发商和太阳能企业钻了空子。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这样的占比持续时间与建筑寿命匹配吗?还是只是验收的时候完成这个比例?是不是过一年甚至几个月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下降,最后成了摆设?这样的短期评价对于节能减排有多大的意义?”皇明集团总工程师王冬梅提出了这些问题。

  黄鸣认为,如果不对太阳能产品提出标准要求,只会出现更多的太阳能垃圾工程,使用了太阳能的建筑反而成了高耗能建筑,最终的后果就是建筑节能减排任务无法完成。

  “市场化、用户推动是太阳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没有消费者的主动参与和选择,这个行业极其危险,失去消费者的心,也就失去了行业。建立‘强安标’虽然对行业是一次短痛,但是规范了行业秩序,可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黄鸣说。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