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定,2015年后,我国所有的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筑都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业内专家预计,未来10年里,绿色建筑面积会超过10亿平方米/年。客观环境的需求,加上趋于成熟的技术,绿色屋面系统具有施展拳脚的广阔市场,起到为绿色建筑“加分”的作用。
屋面节能潜力巨大
何为绿色屋面?专家指出,绿色屋面系统技术包括种植屋面、热反射屋面、单层屋面、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和通风瓦屋面等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生态、抑制城市热岛效应、可循环、延长屋面使用寿命和与自然和谐共存等功能。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各类既有房屋的屋面面积约有70多亿平方米,农村各类既有房屋的屋面面积约有180亿平方米。250多亿屋面面积中,基本为平屋面和坡屋面的传统屋面结构形式,大多采用传统建筑材料,仅考虑了建筑遮风避雨的基本功能,普遍存在耗能高、耗材多、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差、渗漏严重、使用寿命短、缺乏循环利用、缺少环境保护与美化功能等问题,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专家朱志远表示,屋面作为一种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其造成的室内外温差传热耗热量,大于同面积外墙或地面的耗热量。比如,在多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中,屋面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8%~10%,而在单层大跨度建筑中,屋面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5%~40%。从此意义上讲,建筑屋面的节能潜力巨大,加之采用绿色屋面系统技术对建筑造价影响不大,因此“绿色”效益显著。
绿色屋面技术趋于成熟
“绿化屋顶夏季室温平均比未绿化屋顶室温低2~4℃;冬季室温比未绿化屋顶室温平均高1~3℃。”朱志远举例称,绿化屋面顶板全天热通量值变化极其微弱,对建筑层顶板的保温、隔热作用明显。
国内绿色屋面系统技术是否成熟?答案是肯定的。以通风屋面系统技术为例,其主要适用于炎热和夏热冬暖地区的瓦屋面系统,涉及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目前我国已经制定相关的产品标准、工程技术规范。
对于能实现防水、保温一体化施工的单层屋面系统,“现有产品标准都有,相关的实验方法也有,工程规范也已建立。”朱志远说,单层屋面使用的材料,如PVC、TPO、EPDM、改性沥青等,都有现行的产品标准。“《单层屋面工程技术规程》已经报批,估计今年会正式颁布。”
目前,城市中不少居住建筑采用太阳能系统绿化屋面。传统的做法是安装式(BAPV),大量采用玻璃基板的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组件,借助支架安装在屋面。但这在业内专家看来,并非真正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放置在屋面上,会对原有的屋面层、防水层形成一定破坏。另外,其重量较重,抗风荷载与原有屋面系统不同,相比屋面系统,要求苛刻得多。
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太阳能屋面的发展方向,柔性基板的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可能是首选材料。柔性的光伏组件,可像防水卷材一样直接铺设,与屋面完全贴合,加上重量较轻,对原有屋面构造没有任何破坏。
屋顶绿化需重点做好防水
屋顶绿化的生态效果显著,看上去绿意浓浓也让人舒服。但专家分析指出,屋顶绿化,首要的是保证建筑安全,主要表现在荷载、结构和防水方面。
以防水为例,JGJ155-2013《种植屋面技术规程》规定,屋顶绿化防水层应满足一级防水设防要求,合理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0年;防水层中必须设置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料;为确保屋顶结构的安全,屋顶绿化前在原屋顶基础上,应进行二次防水处理。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工韩丽莉表示,屋顶绿化包括花园式屋顶绿化和简单式屋顶绿化。屋顶防水层一个重点要求是,用于屋顶绿化的防水材料,使用前必须做耐根穿刺实验。“防水材料放在科研所里做两年实验,用植物根系诱导性地扎,两年后看透没透,如果扎透了,说明材料不合格。”
据韩丽莉介绍,其所在的科研所从2006年开始做防水材料耐根穿刺实验,目前约有120个样本,实验通过率很低。记者登录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官网查询获悉,目前通过防水卷材耐根穿刺性能测试的公司只有31家,7种防水材料通过了实验测试。
根据标准规定,适用于屋顶绿化的防水材料,基本有种类及厚度要求。比如,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SBS),厚度不应小于4mm;聚氯乙烯(PVC),厚度不应小于2mm。防水材料耐根穿刺性能测试通过率低,说明产品质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生产企业要想在此市场争一杯羹,必须从提高产品质量做起。
请扫描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