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采暖项目的实施,让代格村的牧民们住上了“太阳房”,全部满足了牧民冬季采暖需求及全年热水需求,采暖期室内温度不低于16℃;
“青海省玉树州巴塘2兆瓦水光互补微网发电示范项目”竣工并实现并网发电,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光伏微网电站;
高寒草甸有机畜牧业、高原设施农业、主被动太阳能热利用及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珍稀藏药人工驯化与生态抚育……诸如此类的科技应用在玉树大地上全面铺开。
科技引领玉树重建
玉树“4.14”地震后,青海省科技厅立即启动“重建社会主义新玉树科技引领行动计划”。
玉树灾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是中华民族的水塔和国家生态屏障,地区平均海拔4400米以上,高寒缺氧,生物资源独特,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同时,地广人稀,传统能源匮乏,运输成本高昂等特点都决定了玉树重建必须选择新的重建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把解决现实问题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恢复生产生活与建立适应绿色发展的新型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这样说。
面对玉树的实际,省科技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重建社会主义新玉树科技引领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其中贯穿了既解决正常生产生活快速恢复的重建问题,更着眼区域经济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既关注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兼顾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战略任务,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依靠绿色发展,实现玉树超前20年的跨越发展目标。
改善生活、发展生产、修复生态、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一个又一个科学重建的“关键词”,成为玉树灾后重建奇迹诞生的源泉。
——改善生活,就是构建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环保能源体系,建设“绿色能源新城”。包括水/光互补发电系统与分布式智能型电网能源供给体系、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建筑、沼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用能体系的示范与推广,为建设“温馨舒适、绿色环保”的新家园提供示范。
——发展生产,是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的高原特色农牧业生产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体系,建设“生态经济”。包括良种推广、设施农牧业、道地中藏药材种植、天然草场改良与人工种草、畜种改良、农畜产品及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示范,为提高农牧民生产水平提供示范。
——修复生态则突出生态监测、修复、保护相结合的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建设“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新玉树”。包括生态监测体系、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机制等,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示范。
——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是构建以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数字玉树”。包括农牧业技术服务平台、远程医疗诊断体系、网络视频远程文化教育技术、龙芯笔记本推广应用、旅游信息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推广与示范。
——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就是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支撑体系的科技服务平台,通过改善装备、完善手段、人员培训等,大幅提高州县科技管理与服务能力。
经过两年多的实施,集成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牧业和信息等多项技术,建设的科技示范基地已成为玉树重建的亮点,在玉树重建中充分发挥了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科技界群策群力
以缪祥辉为首的省农科院专家组地震后不久就赶赴灾区进行调研。在代格村,缪祥辉看着十几栋大棚倒塌的惨状,心里寻思着,代格村的灾后农业生产必须要有一个新的起点,高的标准。他和同事们制定出“突出科技引领功能,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在代格村建设一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打造科技先导型玉树震后重建样板”的科技重建思路。
据了解,《重建社会主义新玉树科技引领行动计划》围绕玉树灾后重建的科技需求,分别设计了玉树灾后过渡性安置阶段灾区适用实用技术集成与推广、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农牧业生产适用实用技术集成与示范、玉树灾后重建区域分布式能源供给体系技术集成与示范、玉树地区数字化信息服务技术集成与示范、玉树灾后重建民族特色建筑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五项课题。目标是通过多元化绿色能源供给技术、节能建筑一体化与民族化设计技术、数字化公共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和应用、高原现代农牧业技术等,建设一个青藏高原牧区现代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样板,同时辐射周边区域,并带动形成高原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区,为未来高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样板工程。
而各项目的实施,聚集了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地理所、西北高原生物所、光机所、微生物所、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青海大学、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青海省农村牧区能源办公室、青海省气候中心、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青海省测试计算中心所等以及依托中国铁建、陕西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等省内外近二十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程施工企业的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直接执行项目与课题的科技人员达到110多人。
省科技厅及时配套项目,整合国家金太阳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省级基本科技计划和社会捐赠项目及资金1.5亿元,及时实现了项目、人力、资金的集成统筹和合理部署,从机制上保障了科技对恢复重建工作的支撑和引领。
聚焦“科技第一村”
2011年10月23日,结古镇代格科技示范村110户村民领取了新居钥匙。
走进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代格村,举目所见的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一体化新型农牧区住宅、人畜粪便沼气池、高效生物质气化炉、太阳灶等构成的农牧区多元化清洁、经济型生活用能体系。一个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示范村就鲜活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房间里地辐热采暖依靠屋顶安装的太阳能和生物质节能炉,厨房里则安装了辅助加热的生物质节能炉和灶具,炉子可以用煤、牛粪生火,既可以做饭,也可以辅助取暖。炉子旁边是保温水箱,靠太阳能加热的热水就储备在水箱里。卫生间还安装有马桶、淋浴,四季都能洗热水澡。同时客厅还安装有多媒体集线箱,可以在家上网,看有线电视,打电话,与国家文化共享工程无缝集成。村民们高兴的说,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青海省委领导在考察代格村后说:“科技给牧民的观念和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被誉为“玉树第一村”的代格村是青海省科技厅在玉树重建中组织实施建设的现代化科技示范村。提起代格村这个科技示范第一村的科技含量,省科技厅厅长解源介绍说,代格村居民住房建设中科技引领了三大体系,即农牧区多元化清洁、经济型生活用能体系,生态型农牧业生产体系,数字化信息集成应用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而五项示范内容开创了灾后科技重建的先河,无论是采用CL体系技术的藏式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沼气一体化工程、双模式光伏发电系统、蔬菜种植基地,还是数字化农牧科技信息服务模式,使代格这个现代化科技示范村的称号都名副其实,为青藏高原村镇跨越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样板模式。
据了解,代格村绿色重建重点包括民族特色、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建筑示范户工程示范110户,建筑面积9920平方米;建设一座60kWp双模式光伏示范电站,解决代格村农牧民用电问题;建设以沼气为主的绿色生活用能示范基地一个,核心区面积2500平方米,并辐射全村;一个远程基础教育示范点、1个基层党员远程教育示范点;1个数字化医疗示范点;1个生态旅游服务点。现在,这些目标都已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