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首台太阳能全自动整板超声波金属焊接机组在佛山市顺德区楚鑫机电有限公司顺利下线。这也是国内首家太阳能设备企业在太阳能超声波金属焊接技术上的成功应用。至此,太阳能超声波金属焊接技术真正实现了“中国造”。
超声波整板滚焊机组
记者从楚鑫机电公司获悉,该款太阳能超声波金属焊接机组聚集了楚鑫机电五年来最高科研技术成果,拥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其发生器电路采用世界最先进的PLL锁相环频率自动跟踪技术(如AMTECH,STAPLA,TELSONIC均采用此技术),更换模具及工作时无须调频。输出振幅连续可调,能在同一台设备上实现焊铜和铝;它的标称功率3.6KW,实际功率容量为5.4KW,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其功率容量高出国内同行平均功率容量3倍;采用独特的换能器制造工艺,保证高品质换能器。20kHz的换能器,能承受5kw以上负载,对于太阳能吸热板焊接,保留有充足的功率容量,最大限度保证稳定性;采用优质合金钢制造焊头,寿命和制造精度媲美欧美同类产品;控制系统采用PLC程控,触摸屏控制,具有焊接能量、时间、高度三种基本控制模式,多种质控软件满足不同需求;此外,几乎所有加工面都进行磨削加工及电镀工艺,加工精度高,机架结构稳固。
据权威资料显示,超声波金属焊接机组问世以来,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冷、太阳能、电池、电子等领域。但是,截至2007年,全球只有欧美四家设备制造商掌握了这一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国内企业一直未能攻克这一难关,中国市场也完全由德国某设备制造巨头垄断。
2007年6月,随着第一代超声波金属焊接设备机组在楚鑫机电的成功面世,一举打破了欧美超声波金属焊接核心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同行在世界超声波金属焊接领域的空白!楚鑫机电也由此成为目前全球第五家、国内第一家真正掌握该技术并可以实现批量生产的设备厂家。
焊头等配件
超声波金属焊接让太阳能巨头“如虎添翼”
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的两类产品,平板太阳能在我国诞生已久,但是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真空管太阳能,之前几年的市场甚至出现了平板太阳能和真空管太阳能1:9的市场份额比,一方面原因一是平板太阳能相对真空管太阳能的原材料成本更高,在价格上不如真空管太阳能有优势;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平板太阳能技术不成熟,尤其是生产设备落后,中国平板太阳能多年来采取的传统焊接方式,大多数还是手工生产,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能耗大,造成原料和能源的大量浪费,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大多也不过关,故障多,使用成本高。与此同时,平板太阳能的核心镀膜技术和先进焊接工艺则被美国、德国等几个少数欧美国家所垄断,相对落后的国内太阳能装备,已成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只有加快装备的更新换代,才可以缓解目前太阳能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带动全行业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这是产业升级的重点所在。
为此,作为国内唯一超声波金属焊接设备专业制造商,楚鑫机电一直在关注太阳能超声波金属焊接技术的发展,并且不间断的做了年多的科研投入。2007年楚鑫机电研发的第一代超声波金属焊接设备,打破了欧美国家对这一技术的垄断。但是为了使这一技术具有更强的市场应用性,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楚鑫机电公司未止步于第一代产品的问世,通过五年的科研攻关,对太阳能超声波金属焊接技术再次进行了升级,打造出新一代的全自动整板超声波金属焊接机组。
值得一提的是,楚鑫机电在消化、吸收国外超声波金属焊接技术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在某些性能参数上甚至超越了国外的竞争对手。如“整板滚焊”的应用,使太阳能超声波焊接机组比国外同类产品的节能性提高5%;“PLC程控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整条超声波金属焊接生产线的优化组合和品质保证,充分满足不同太阳能厂家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该超声波金属焊接机组专门应用于平板太阳能吸热板。目前,楚鑫机电超声波金属机组产品广泛应用于五星、嘉普通、鹏桑普、太阳雨、桑乐、华扬、金润天、哲能赫、兴业、宏希等平板太阳能企业,大幅度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太阳能超声波滚焊样品
据了解,平板太阳能易与建筑相结合的特性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平板太阳能企业面临的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广泛,楚鑫机电在超声波金属焊接领域的突破将能帮助两大阵营的平板太阳能巨头们更加自如地应对市场发展,面对全新的市场机遇“做足内功”。
中国太阳能行业协会的一位资深研究员表示,楚鑫机电全新一代太阳能超声波金属焊接技术产品的问世,完善了国内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产品线,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太阳能装备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解决了我国焊接行业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标志着我国超声波金属焊接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迈入国际领先行列。这将大大提升中国太阳能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改变目前德国某设备制造巨头独享中国太阳能超声波金属焊接机组市场“奶酪”的局面指日可待。
此外,目前太阳能行业尚缺焊接设备的行业标准,楚鑫机电太阳能超声波金属焊接机组的成功研制将有助于推动此领域标准的建立,使国内太阳能企业沿着更加高效、节能、健康的轨道发展。
作者:张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