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坚守在一线的老教授
他已年逾七十,却老当益壮,说起话来温婉而有力度,当你提到太阳能蓝钛板芯,他便滔滔不绝……这便是他,中科院热能专家、中国蓝钛镀膜技术的创始人郭廷玮。他对平板技术的激情与热爱,让我们年轻一代自愧不如,在他面前你感觉自己的思维已经老了,竟然转不过一位七旬老人。抵不过的又岂止是跳动的思维,他的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的科技攻坚大概没几个人能做到。
之前的他是一个标准的潜行者,喜欢躲在幕后钻研技术,不热衷台前的风光,不热衷名利场,尽管他其实风光无限。他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80年代初曾作为访问学者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从事太阳能热传传质研究两年;90年代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法国原子能委员会Grenobles核研究中心;在国内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发表论文30多篇包括“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的利用和前景”等,曾获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和部级科技奖四项。
可是,你见到的他仍然粗衣布鞋,带着老式的帽子,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回到了八十年代。他说话直来直去,不会饶弯子,实在是个可爱的老人,更可爱的是,对于曾经的辉煌他只字未提,我们也只是在一些资料中知道他原来如此了不起。
这样一个低调的人又是怎样走上舞台的呢?
这要从夏博士太阳能说起了。夏博士太阳能意识到了平板技术上的缺陷,决定做自己的钛膜,要发明自己的膜,首先参照国外最好的钛膜进行跟踪。2003年的时候做Al-N-Al,一直到2005年,做出来质量还是不好,2007年能做出来了,但是太不稳定了,就停在原点了。当时的钛膜技术固步不前,夏建业总经理决定三顾茅庐、邀请郭教授加入。而郭教授是热能学的专家,自1972年以来,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许是夏总的真诚打动了他,更可能是他对钛膜的热爱与责任把他推上了舞台。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为刘氏江山可谓绞尽脑汁、尽心尽力,“三顾茅庐”之后,郭教授对蓝钛板芯、对夏博士也可谓费尽心机,殚精竭虑。他亲自查阅中科院、国家图书馆内的资料,一年365年,有200多天他是泡在图书馆的。他租用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仔细的翻阅、一丝不苟的查找,不肯漏掉任何一个细节,翻阅了大量书籍,涉及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据说光装订的资料厚度至少有几十本书厚,甚至为此彻夜不眠。
郭教授为钛膜倾心付出,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夏建业讲过的一个故事,每当说起这件事,夏建业总是对郭教授充满了感激之情,我们旁人听得也很动容。
那是几年前,平板项目还处于潜水期,还没有今天的进展,郭教授放弃北京的条件,要在常州做。有一次出差的时候夏总与郭教授结伴赶路,因为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两人奔波在路上几乎两三天都不休息,除了吃饭就是赶路、再赶路。夏总一个人出差惯了,年纪不大、体质也好,能适应的了这漫漫长途的奔波,而郭教授70多岁了,居然跟着夏建业走了几天。白天干活,晚上赶车,先到广州,又到深圳,事情办完后饭都来不及吃,就又赶回广州,然后夜里行车到衡阳、长沙,一路走过来,如此艰辛。
夏建业曾说,这件事后来想想都害怕,郭教授年纪已大,哪能经的起这反复的折腾。也许因为热爱,已经忽略其它了;也许因为责任,顾不了其它了,但故事的确让人动容,我们更加相信,没有郭教授,没有郭教授带领的研发团队,就没有中国平板蓝钛板芯技术的突破。
在郭教授的带领下、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08年钛膜的性能就有了大幅的提升,膜的稳定性大大提高。研制出膜来以后,郭教授带领团队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工作,首先把膜效率做到了90%以上,其次将吸收率做到90%~96%这样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此外研发团队对装备也进行了一些发明创造,对陶瓷保护膜也进行了研究。要实现建筑一体化,板芯就必须寿命要长,就必须要陶瓷保护膜来保护,在这方面夏博士有了新突破。在郭教授的带领下,博士新能源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核心部件—蓝钛平板板芯,结束了长期以来国外对平板太阳能核心技术的垄断。一举奠定了夏博士“中国平板太阳能‘核芯’创造者”的地位。
每每问到夏建业钛膜研制成功的经验,他总是微微一笑,诚恳的说道:我们有一个知识型的核心团队,这个团队不是郭教授一个人在付出,它是由无数精英、各界人才、高级技工组成的团队。“博士兴亡,人人有责”,夏博士的每位员工都竭尽全力,如郭廷玮、范丽敏、如周永生……是他们成就了平板太阳能的核心技术——蓝钛镀膜技术。
镜头二:不怕蚊子的壮小伙
夏建业赞口不绝的周永生是何许人也?天底下千千万万个周永生,也许你不曾听说过他,但夏博士会永远记住他。他是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但他又是不普通的,至少在夏建业看来,至少对夏博士而言……
他是河南人,家境良好,但没有公子哥的玩乐与痞气,他来这里的时候夏博士公司环境还比较苦,但是他说年轻人不能坐等吃喝,要努力一点、辛苦一点,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当时厂里有宿舍,但是周永生为了研发平板太阳能,居然搬到厂里来住。那时正好是夏天,天气酷热,厂里条件不好,到处都是蚊子,嗡嗡的扰的人心烦,而周永生就住在一个平顶上。那里晚上四五十度的高温,没有纱窗,蚊子一天到晚叮死人,周永生便搞了些蚊香点点,但起不了多大作用,第二天爬起来,身上全是被蚊子叮咬的疙瘩。
夏建业劝他,还是搬回宿舍吧,他却一直摇头说:“现在还不行,技术研发出来了我才能放心睡个安稳觉。”是责任让周永生产生了热爱,是热爱滋生了责任。后来技术研发出来了,他却走了,原因不得而知,但是他的精神已经定格在了夏博士的厂房里、亦或车间里,成为夏博士人人学习的榜样。
镜头三:准妈妈的选择
夏建业也好、周永生还是郭廷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男人。曾经有人说,太阳能行业是男人的事业,可很多太阳能行业的巾帼女杰用实际行动否定了这一言论,这些人中有一个名字是不得不提的——范丽敏。
当时她已经身怀六甲,她本该选择坐在宽敞的办公室做着轻松的工作,或者躺在舒适的床上过着“饭来伸手”的日子,亦或者走出家门散散步、唠唠嗑,但是她没有,不是因为她不配,恰恰是因为她不要。因为那时,夏博士的钛膜工程正在运行中,而范丽敏前前后后都参与了这个工程,如果此时放手她心有不甘,也放不下这个项目。于是她心里暗自决定:继续干下去,别人能干的,我都能干;别人干不了的,我也一样能干。平日的工作中,她并没有把自己看做特殊群体,该干体力的干体力,该跑腿的跑腿。而且她家住的远,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在路上,她却从没有迟到或者早退,相反,她总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个。细心的她说:“女人吗,都爱干净,我每天早上早来一会打扫打扫卫生,晚走一会,收拾收拾垃圾。其实没什么的,多出点力,瘦不了也累不垮,反而我觉得很充实。”她的话朴实却折射出大道理,听了她的话,我微微一颤,同为女子的我却总埋怨公司加班,出点小力就想讨好。也许,我们真该向她学习,向钛膜研发团队所有不辞劳苦的员工学习。
郭廷玮、周永生、范丽敏,他们代表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夏博士整个核心团队,夏博士还有无数这样的英雄人物,西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杨总,汤经理……正是这样幕后无私奉献的推手成就了夏博士“核芯”创造者的地位。正因为这,在记者竞相采访的时候,夏建业总是谦虚的说:“核芯”不是我的,是所有研发人员的,是他们成就是“核芯”。“核芯”更是广大消费者的,它的出世就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方便,更好的服务大家。用他的话说,“公司已经建立了以郭廷玮为首,硕本学历人才以及高级技工组成的核心团队”“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个个是特工,会不断与时俱进,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服务大家”。
强者愈强,强者恒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充满活力的知识型队伍,如此的热爱太阳能事业,夏博士会越走越远,“核芯”也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