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涨反降的底气从何而来
负利率让储畜失去了吸引力,消费者对贬值的恐惧发酵成了强劲的购买力。
在产业压力传导中,终端需求旺盛,经营成本上升,企业提价变得顺理成章。在一片看涨的市场氛围中,部分应该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的国企,却禁声失语,有些行业甚至充当起物价上行推手。倒是民营太阳能生产企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扛起了让利消费者大旗。
在国内太阳能家电行业,四季沐歌是个市场奇迹,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他们把中国太阳能热能利用节能环保产品经营得风生水起。2010年,四季沐歌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打造新优势,领军全行业。
今年第一季度,太阳能光热行业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一路攀升,据艾肯家电网数据显示,硅晶、毛坯管、不锈钢、板材、聚氨酯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用于生产毛坯管的硼酸、硼砂价格涨幅高达40%-50%;毛坯管和发泡料每吨涨幅高达45%、38%;不锈钢的涨幅每吨也超过17%。如果均摊到每台太阳能热水器上,企业的成本将增加25-35元/台,按年均生产500万台计算,那么企业的利润将被吞噬1.3亿元。
对于生产成本攀升给企业造成的压力,四季沐歌太阳能总裁李骏表示:“企业既是生产产品的,也是生产责任的,把涨价因素消化于企业内部,不跟风涨价,尽量不把成本压力直接转嫁给消费者,这是大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导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从另一角度说,外部成本压力内部消化,也有利于提升企业资源整合力、高效运作力和产业控制力。”
向全产业链模式要效益
企业的全产业链模式是最佳的风险控制方式,业内普遍认为,只有行业龙头才有实力做到,不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很难见效。
李骏表示,全产业链包含很多技术性问题,要通过对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掌控,以及各产业链之间的有机协调,把整个行业组织起来,才能引领和带动产业升级。如果没有足够的掌控力,利益链过长,参与的利益环节过多,效益必被摊薄,全产业链亦将断裂。
早在2009年4月,四季沐歌就开始在洛阳布局“太阳能光热全产业链工业园”,目前,工业园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告竣,这个中西部规模最大、生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太阳能光热基地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整个中西部乃至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孵化器。而窑炉、毛坯管、真空管、热水器几个不同产业领域的产品在一个工业园内实现自动水流生产的全产业链投产,也使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光热部件毛坯管和真空管的生产制造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李骏的战略规划是,第一步构建生产制造领域的全产业链,从掌控原材料到最终的产品下线,在企业一个制造体系实现内实现;第二步是市场模块的全产业链运作,从研发、制造、营销、服务、人才五位一体化,架构完整的商业系统,并形成一套极富竞争力的运营体系。目前,这种大格局的战略正在发挥优势。
在采访中,李骏表示,四季沐歌将通过全产业链的整合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降低消费者通胀预期。面对日益临近的五?一小长假,四季沐歌系列产品不但不涨价,而且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降价促销。他说:“四季沐歌在全产业链发展框架下,不会追求某个点的利润,而要全局性发挥产业链的价值。”
据长城证券新能源研究机构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太阳能生产企业的全产业链管理将提升企业毛利率至少在25%以上,并且能最大限度降低行业波动时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全产业链模式值得期待。
从制造商转向能源供应商
应对通胀并不是凭企业一己之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层层因素叠加正在推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习惯了家电类产品“直降”的促销之后,企业面临“涨则滞,降则损”的双重困境。
从主动“扛旗“的行为来看,四季沐歌已拥有成本领先优势,现在“走上去、走下去、走出去”是对深化其全产业链的具体阐释,李骏解释,走上去是产品和品牌的升级,包括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产品与建筑的融合;走下去是渠道和组织的深耕;走出去是从“出口创汇”到“出口创牌”的全球化过程。他认为,在行业洗牌过程中,内涵式发展和价值链升级是企业螺旋式上升的主要任务。
一份来自德国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平台DSTTP研究报告显示,“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成本划分中原材料大约占总生产成本的90%,人力成本只占10%。但对以上数据,李骏及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的专家霍志臣并不认同,李骏认为,在我国全流程自动化程度相对落后情况下,通胀引起的原材料涨价并非是不可逆的系统性风险,大企业要建立和培育这种自我消化的组织机能。霍志臣则认为,相对于电视、冰箱等传统家电行业,太阳能行业的整合刚刚开始,生产结构调整仍有待完善,从太阳能全行业角度而言,产业结构调整并不十分迫切。这似乎也验证了报告中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大学Wilfried教授“生产结构阻碍了生产流程自动化”的观点。
其实,作中国太阳能家电行业发展的推动者,李骏的思维早已领先一步,在开创国内太阳能企业全产业链先河之后,四季沐歌的路线图已非常明晰:从太阳能热水器到太阳能热水,再到太阳能热能(包括采暖和制冷),从热水器制造商向能源供应商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