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是浙江太阳能产业最集中的地区,但长期以来,始终存在家庭作坊集中、产能严重过剩、低端竞争激烈等问题。(本报2010年7月23日《海宁太阳能产业狂热后现危机》曾做过深入报道)业内专家表示,身陷“质量门”的太阳能产业若想走出困境,必须痛下决心,进行一次全面洗牌,大批淘汰家庭作坊式企业。
贴牌热水器遭央视曝光
根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报道,在天津蓟县等地,不少家庭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到冬天就“罢工”。记者顺着热水器批发市场调查发现,这些打着“香港皇明”、“香港海尔”和“香港美的”等品牌的“贴牌”热水器,都是浙江海宁生产的。
实际上,太阳能热水器的质量问题已经多次被曝光。去年底,浙江、北京、上海等23个省市的消费维权单位的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到冬天就无法使用。作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之一,海宁出产的产品频出质量问题而饱受诟病。
工商质监展开“地毯式”检查
“央视的报道播出之后,我们就一直在忙着进行执法检查。”昨天下午,海宁市工商局副局长宓惠明说,由海宁工商和质监部门组成6个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太阳能热水器集聚地袁花镇和黄湾镇开展“地毯式”执法检查。截至昨日下午,已检查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40余家,海宁市工商局还对央视曝光的3家个体工商户作出停产整顿处理。
宓惠明说,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还将对300余家相关企业进行普查,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无证无照经营单位依法坚决取缔。
“通过这一系列行动,我们希望努力促进海宁太阳能行业的转型升级。”宓惠明说。
太阳能产业必须全面洗牌
“海宁太阳能行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点也不意外。”嘉兴市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徐朱灵说,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海宁太阳能产业始终存在家庭作坊集中、产能严重过剩、低端竞争激烈等问题,产品质量出问题也是必然的。
据了解,近年来,海宁当地不少从事经编、皮革行业的中小企业一哄而上进入太阳能产业。截至2010年末,海宁全市有各类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近1000家,大多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
盲目投资带来的是产能过剩,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有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厂为了降低成本,只能偷工减料——真空集热管涂层越来越薄,保温桶的保温层甚至以塑料泡沫和河沙滥竽充数,导致海宁太阳能产业集体遭遇信任危机。
在海宁,一些企业不愿在包装盒上标注“海宁制造”,而是在香港、上海等地注册一个空壳公司和品牌,自己给自己做代工。央视这次曝光的“香港皇明”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海宁太阳能产业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洗牌。”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说,太阳能行业没有行业标准,进入门槛低是出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的产品能效标准已向国家送审,正式实施后将有助于提高门槛,“估计到今年底,会有很多家庭作坊关门倒闭。”
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已受到各方重视。徐朱灵说,目前,一些大型太阳能企业已经开始将重点投向平板太阳能技术、光热发电等领域。其中,平板太阳能技术已经在欧美国家十分普及,由于可以跟城市建筑结合进行楼宇供热,因此被认为是太阳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