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供暖发展需要储热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10部委联合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对可再生能源供暖发展目标要求,供暖面积将从2016年底的约7亿平方米增至2021年的31.5亿平方米,相当于4年净增3.5倍。
《规划》制定了以下目标:到2021年,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生物质供暖面积达到21亿平方米;实现太阳能供暖面积5000万平方米。
而根据相关调研,2019年,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组织中期评估时,可再生能源供暖的推进情况并不理想。上述规划时间过半,地热、生物质和太阳能供暖各完成2.6亿、1亿、0.1亿平方米,实际面积还不到规划目标的12%。
当下,相较其他清洁供暖方式,可再生能源供暖发展已经滞后,“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把可再生能源供暖提上日程。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关于因地制宜 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暖、太阳能供暖、风电供暖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其中还提及了蓄热储热技术的配套发展。
储热最大的潜力就在于解决由于时间、空间或强度上的热能供给与需求间不匹配所带来的问题,在利用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供暖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知》指出,在风电供暖建设方面,要构建政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用户侧共同参与的风电供暖协作机制,通过热力站点蓄热锅炉与风电场联合调度运行实现风电清洁供暖,提高风电供暖项目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性。在加强对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支持方面,通知明确支持对太阳能季节性储热供暖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
未来,可再生能源供暖的大力发展将进一步激发储热技术应用潜力。
综合能源服务发展需要储热
综合能源服务的“综合”侧重体现在提供不同品类能源的服务,包括冷、热、电、气等,从当前落地的多个园区、机场、医院等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来看,蓄冷蓄热技术的应用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2020年,国家电网积极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综合能源服务收入达240亿元,同比增长88%;南网能源作为综合能源服务概念第一股,2021年1月19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股价迅速增长,总市值超过280亿元……市场表现突出,综合能源服务无疑将是国家和地方 “十四五”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蓝海市场中,储热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浙江省发改委率先发布《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从政策层面鼓励储热技术在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加以应用。意见稿提出,研发电、热、冷、储、氢等多能流运行的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开展智慧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积极探索在有条件的区域试点建设蓄冷蓄热储能等新型储能项目。开展储热、储冷示范工程,推进用能系统优化,通过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余能资源整合,建立工业用能高效智能、经济便捷、利益共享、多能互补的能源利用新模式。
除两大电网公司以外,众多央企也正在积极布局综合能源服务相关业务,同时力推储热技术研发,配套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拓展。
例如,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力推综合智慧能源发展,下属的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积极研发水储热等热储能技术发展,并已在相关项目中获得应用。中船新能同深圳前海能源公司也于2020年底联合成立了中船前海(深圳)综合能源研究有限公司,将共同推进以热储能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