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上,清洁取暖推进的时间并不长,是从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14次会议提出后得以加速推进。2017年全国共完成“煤改气”“煤改电”578万户,其中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就完成394万户。相应的,大气质量得到好转,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64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下降7微克;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8微克,较2016年降低15微克,并在本该污染最严重的12月,位列全国空气质量十佳城市。
而首批12个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效果更加明显,据报道已共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面积7.25亿平方米,改造户数683.91万户;建筑节能改造1318万平方米,14.2万户。去年采暖季,12个试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3%,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7%,部分城市的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已达到60%以上。很多群众反映实施清洁取暖后,屋里、院子里没有呛人的烟灰了,再也不用起夜添煤笼火了,生活质量和空气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
一年多的时间取得这样的成效难能可贵。但随着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显现。清洁取暖与一般的工程项目不同,其他工程或是新建,或是可以先破再立,清洁取暖项目则基本以工程改造为主,工程量大且必须在取暖期前完成,因为原有设备已无法使用。同时还需要气源、电源等配套跟上,哪个环节没有跟上,都不能实现正常供暖。就算正常供暖了,还有老百姓因为价格太贵而宁愿烧煤。
另一方面则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据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介绍,2017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44.0%。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还有78微克/立方米,部分城市重污染天气高达30天。
可见,清洁取暖工作的推进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要把这件大事好事办好并不容易。一边关系着雾霾天能不能减少,一边关系着群众能不能温暖过冬,两边都是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更经济、安全的清洁取暖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以肯定的是,上一季的试错为清洁取暖工作试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各地对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应该有了客观的评估和认识。现在,正紧锣密鼓地为这一季的清洁取暖做着准备,以期消除去年让群众受冻的不良影响。
而从政策上更是密集关注清洁取暖的推进。去年12月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对清洁供暖的形势问题做了客观透彻的分析。也提出了量化目标: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烧煤7400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替代散烧煤1.5亿吨。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8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政策进一步强调必须坚决守住让群众温暖过冬的底线,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清洁取暖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可以试错但容错空间小。从当前各项准备工作推进程度看,在设施改造、气源保障等方面较去年准备更充分,今年的清洁取暖工作效果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