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栗世芳:打造符合市场需求清洁能源供热系统
时间:2018-09-07 来源:中国电力报
分享到

栗世芳:打造符合市场需求清洁能源供热系统

———访包头市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栗世芳

中国电力新闻网见习记者 鲁珈瑞 

  “热是能源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不能再以过去对待产品的理念去对待它,而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热力能源体系。”包头市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汉诺威”)总裁栗世芳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的热能主要是从传统的化石能源中取用,而现在汉诺威提倡建设一个完整的“清洁能源”热能体系。

  中国电力报:您对当今供暖行业有何看法?您认为这个行业有何亟待解决的瓶颈?

  栗世芳:对于清洁能源行业来讲,过去主要在做发电,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太阳能光热发电,一直在说“电的事情”。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强调“电是能源”的形式,电有电表来计量,家家户户很容易看得见;但热能在过去,一直没有这样的计量仪器,导致了每个家庭用热都是粗放、无具体数字的。每平方米交多少采暖费和自己用了多少热无关,就是一个热能“大锅饭”。离热源近的,家里很热,甚至要开窗户;离热源远的,家里冬天温度不够,影响正常生活。

  这些问题直接反馈到热能生产端,就是没有办法精准确定热力供应的产能、电力移峰填谷的出力比例,造成了资源浪费。如今国家对采暖要求不断提高,从传统的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到近年来的清洁采暖的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就电采暖来说,其实当初是想用它来解决电力产能过剩问题。用建筑采暖来消耗多余产能,但建筑采暖的季节性却使其只能作为一时之计,虽然在冬天最冷的几个月采暖用电量很高,可是过了冬季,其他季节还是会出现电力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时间段的产能差距却并不能依靠建筑采暖来消耗掉。所以与其不停重复让过剩的产能间歇性使用,还不如合理地进行电能和热能生产的优化配置,以多能互补的形式,使电能和热能够各司其职。

  电采暖用电来发热,但很多电力本就是由热能转化过来的,这对于能源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只有节能才可以减排,只有冬季用电量与其他季节相差不多,才能够解决这个行业痛点。我们需要利用清洁能源的方式来解决冬季采暖问题,无论是太阳能空气能还是地热能,只要能够在冬季贡献出应有的热能,或许就有机会解决这个行业痛点。

  中国电力报:汉诺威现在的业务主要是清洁采暖,您当初为何要选择这项事业?

  栗世芳:清洁采暖是符合国家需求的大事。多能互补清洁采暖技术是替老百姓着想,真正使后期采暖费用低到和煤炭相当。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全国上下一直在打 “蓝天保卫战”,要从源头上来治理雾霾,想办法把它控制住。

  每年一到冬天雾霾就加重,主要是散煤燃烧带来的大量污染排放所致,我们目前解决的恰恰是这个最需要解决的采暖污染问题。关于清洁供暖汉诺威已经在国外研究了十多年,回国又做了七年本土化开发及从单体独户到小镇区域集中供热的产业化实际应用。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认为这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回国的时候我就是带着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这个目标回来的。从做储热新材料产品,到太阳能集热器、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绝热保温新材料、物联网智能控制、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应用平台的全产业链系统集成,汉诺威一边走,一边进行产业的自我淘汰与不断升级。

  清洁能源联合给建筑供暖,就是在人们最需要供暖的时候将热能搬运到屋内,只出力、无排放,不需要牺牲环境。在冬季需要供暖的时候,从空气中、太阳能中,从地下和其他的工业余热、废热中把热能直接拿过来。本来热也是一个能源,只要用设备进行一下过滤转化,直接“搬运”到房间里就会很暖和。

  中国电力报:清洁供暖是如何解决供热采暖费高昂问题的?

  栗世芳:这其实是一个技术路线的选择问题,如果能够因地制宜解决这个问题,站在用户角度提供使用价格最便宜、在用户可承受范围内的产品,用户也不需要一年交5000块钱采暖费,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有些时候高额的供暖费用甚至会占用一些低收入家庭生活费的一多半。

  钻研技术应该做到一切以人为本。我们常说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消耗多余产能,而是为了真正解决老百姓采暖问题,是要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来改变市场。举个例子,客户端只需要三千瓦时电,加点光热、空气热、地热就足够采暖了,那就没有必要去用掉10千瓦时来做这件事。

  现在清洁能源的这种综合利用,如果用好了,那么整个社会对于能量的需求就会趋于合理,大气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与因素就能够消纳,雾霾也会“不治而愈”。

  中国电力报:您如何看待业界价格战、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等问题?

  栗世芳:做任何产品都有一定成本,包括生产资料的成本、人力的成本、财务成本、物流成本、还包括环境能量成本,这次会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就是生产不要盲目,要靠需求端来决定行业的生产,也就是说现在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业界过去生产同样一个产品,本来只需要三家,结果出现了300家,从业者多了之后大家互相拷贝,都在打价格战。这对产业很不好,一旦拼到连微利都没有,最后大家只有一起“死掉”。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明确市场的需求量,每个企业都要有“各自的那一摊”去干。

  企业不愿创新大多是因为资金困难。对一些大企业来说感触可能没有那么深,但对于小企业来说这却很致命,本来融资就困难,投入资金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面临的就是破产的结局;而拷贝别人不需要创新成本,也不需要花时间摸索,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得到通畅的融资渠道,在选择的时候就不会再盲目拷贝别人了。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