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汉能薄膜:伟大的企业经历磨练而不忘初心
时间:2018-09-04 来源:凤凰财经
分享到

 

 

       “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要经历伟大的磨练。通过历练和洗礼,我们没有畏惧,我们没有被打垮,我们变得更强。这就是汉能精神。”2015年,汉能创始人,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致辞中如是说。

       2015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汉能薄膜发电集团(0566.HK,以下简称“汉能薄膜发电”)和全体汉能人勇敢面对,在坚持“薄膜化、柔性化是全球太阳能未来趋势”的战略判断下,把握住机会,积极进行内部调整,面向市场,业绩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于2018年中迎来引以为傲的业绩回报。

8月30日,汉能薄膜发电举行董事会会议并发布半年报,期内集团在上游生产线销售交付、下游分布式及移动能源创新产品应用方面均取得可喜成果。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集团收入达204.1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615%,实现了业务大幅增长。集团于期内录得73.29亿港元盈利,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0倍。

        2018年前6个月,公司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得到极大改善。结合中报披露的收入情况以及公司2017年年报财务报表分析,初步匡算,公司前6个月现金收入至少超过110亿港元,加上从6月底到8月底继续回流的超过60亿港元,今年前8个月,公司现金收入约170亿港元。

这一业绩增长,在光伏业遭遇“531新政”的大背景下,让市场惊讶。管理层认为,期内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政策对薄膜发电、移动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大力支持以及开拓了新市场、新增多个客户及新项目等,使公司上游业务在期内取得重大进展。

       实际上,无论是自2015年以来,汉能薄膜发电的不断成长,还是在“531新政”下汉能薄膜发电的业绩增长,用业务层面的原因并不能概括全部。

       透过亮眼的业绩回报,更应该看到的是,一个企业努力开创一个能源新产业的初心和坚持。

上半年盈利大幅上涨30倍▲▲▲

       半年报显示,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汉能薄膜发电收入达204.1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615%,净利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30倍,创下公司历史最佳半年业绩纪录。业绩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大增、技术与装备红利集中释放、现金流状况良好、关联交易收入清零,成为集团本期业绩报告亮点。

       对于收入和盈利的快速增长,汉能薄膜发电管理层表示主要原因为在技术取得突破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等条件下,上游分部签订了多个产业园项目及新增客户,实现高端装备和产线的大量交付。

       据了解,集团上游业务主要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装备及整线生产线的研发、设计、销售及交付,并提供相应技术服务。配合中国各地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园的趋势,集团亦与多个移动能源产业园合作,积极推动开展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装备产线的交钥匙工程及大规模国产化。

        业绩期内,集团与包括产业园等客户合作,根据客户要求的规格设计及制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交钥匙解决方案生产线,截至2018年6月30日,通过研发、设计、销售MiaSolé、Solibro、Global Solar Energy(GSE)、Alta Devices、SHJ 等之薄膜太阳能高端装备产线,上游业务收入大幅增至190.84亿港元。  

       半年报显示,2018年1月至6月期间,集团的产业园项目客户包括绵阳产业园、大同产业园及淄博产业园。此前签约的项目进入大量交付期并顺利收到回款。

       同时,集团正在与更多产业园进行合作洽谈,预计未来将会签约更多类似的产业园项目,为2018年全年及未来数年的业绩作出贡献。

       集团下游业务主要为研发、设计、集成及销售分布式发电系统、移动能源应用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截至2018年6月30日,下游业务录得约13.30亿港元收入,同比增长17.90%。查看自2015年起的年报信息,可以发现2015年以来,汉能薄膜发电下游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8.37亿港元,到2016年的14.55亿港元,再到2017年的19.06亿港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3.84%和31.00%。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下游业务收入约13.30亿港元,已达2017年全年下游业务收入近七成。同时,下游业务范围也在持续扩宽,产品业务范围从分布式、移动能源产品,进一步拓展到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

       2015年以来,汉能薄膜发电着力开拓应用产品市场(下游市场),聚焦分布式及移动能源,业务布局逐渐清晰,市场拓展日见成效。汉能薄膜发电方面表示:“下游分部持续增长符合我们扩展下游业务的战略。凭借我们于产品中应用的技术,集团的薄膜太阳能产品在市场上占尽柔性、轻巧及弱光性能优异的竞争优势。”

       下游业务表面看上去与上游收入的高增长悬殊大并不匹配。但分析认为,这与汉能的生态链价值流程时间释放滞后有关,也就是说汉能的上游必须释放出芯片及组件产能,下游业务才能有组件应用到各新开发的产品。显然这些产能释放需要有一个逐步爬坡的过程。各市场终端奇缺产品组件、汉能内部各业务单位为抢组件经常争起来等事实也证明了此分析判断。权威调研机构及旺盛的市场需求也证明汉能薄膜太阳能的爆发式增长即将来临。

       下游业务的爆发依赖于中游芯片及组件生产供应,目前限制汉能公司下游业务爆发的最大瓶颈是中游芯片的供应量。今年上半年装备产线大量交付,按照SOP及EOR流程测算,这批产线将在未来6-18个月集中释放产能,也就是说,芯片及组件供应的问题,将在未来6-18个月得到解决。

        2018年,公司陆续推出第二代汉瓦、汉包、汉纸、汉伞等终端产品,有消息称,新一代汉墙也即将发布。从已获知的市场情况看,这些产品当前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一旦中游芯片及组件供应能够跟上,下游市场将进入另一个爆发周期。

       对于市场关注的关联交易、债务、现金流等问题,本次业绩报告均进行了回应。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收入,来自制造分部向汉能联属公司进行销售的收入为零,即意味着汉能薄膜发电与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的关联交易降至零。汉能联属公司对汉能薄膜发电所有受担保债务,已于2018年3月底前全部还清,较原定时间提早了一年半。

       截至2018年6月30日,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1.83亿港元;而截至中报发布日,集团进一步从客户处收到约60.84亿港元的款项,现金流状况良好。

       同时,汉能薄膜发电在半年报中披露了复牌的最新进展情况。对于证监会提出的第一个复牌必要条件,公司已经在2017年9月4日完成。至于第二个复牌必要条件,如公司2018年4月4日公告所披露的情况,公司已经将披露文件提交至证监会。

       目前公司正在就证监会对披露文件提出的一些问题及关注事项响应解答,然后将会提交到证监会董事会审批,让证监会根据证券市场上市规则第9条,作为考虑对本公司之复牌申请。

      由公告可知,目前汉能薄膜发电正对文件中的一些问题向证监会进行解答,可见其在4月份向证监会提交的文件已经处于审核的末尾阶段,一旦审核通过,证监会将根据证券及期货规则中的“证券市场上市规则”第9条,正式考虑汉能薄膜发电的复牌申请。

“两进两出”业务模式助力快速发展▲▲▲

       汉能薄膜发电的业务模式不同于光伏行业中的晶硅生产企业。一般晶硅生产产业链条为全产业链,汉能薄膜发电的模式专注于上游和下游,从各个移动能源产业园采购芯片和组件。

       汉能薄膜发电将其业务链条归纳为“两进两出”,上游业务中,公司从设备原材料供应商处购入原材料,设计制造薄膜太阳能芯片生产设备产线,出售给中游产业园项目公司,同时提供技术服务,实现薄膜太阳能产线“交钥匙”解决方案销售,实现“一进一出”。

      中游业务即产业园模式。产业园模式主要由地方政府、第三方投资者及联属公司汉能移动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成产业园项目公司,采取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建立股权投资基金,实现资本与项目的对接。产业园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需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下游市场也存在实际需求。产业园由各方自愿结合,出资成立。

       据介绍,汉能移动能源控股担任产业园项目公司的股东,主要源于政府对汉能移动能源控股的信任,并要求其参与项目公司股权及运营。对此,汉能移动能源控股方表示,公司参与产业园项目公司持有及将持有的股权比例不会超过20%。

       据半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收入,来自制造分部向汉能联属公司进行销售的收入为零,这意味着汉能薄膜发电与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的关联交易降至零,同时也表明汉能移动能源控股的参股并未对汉能薄膜发电构成关联交易影响。

       自2017年起,汉能薄膜发电与多个移动能源产业园订立设备及服务销售合同。地方政府通过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打造集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组件生产、应用产品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能源现代产业链,显示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布局,以及对薄膜太阳能高新科技的信心及支持。

       汉能薄膜发电方面表示期内签约的项目,正加紧进行交付并已收到部分回款。同时,汉能薄膜发电正在与更多产业园进行合作洽谈,预计未来将会签约更多类似的产业园项目,为2018年及未来几年的业绩作出贡献。

       下游业务中,汉能薄膜发电从产业园项目公司购入芯片和组件,生产出售应用产品,实现另外“一进一出”。截至2018年6月30日,集团主要销售四类户用分布式薄膜发电系统,包括:(1)为一般家庭用户而设之标准产品系列;(2)利用工商业建筑闲置的屋顶成为小型发电站的小型工商业产品系列;(3)适用于遮阳棚及凉亭的阳光棚系列; (4)以中国传统建筑所用的拱形瓦片之造型于普通屋面为发电组件的汉瓦系列。

       2018年,汉能薄膜发电持续推出颠覆性创新产品,主要分为建材和移动能源,聚焦“住”“行”两大领域。建材领域的新品包括新一代发电瓦、发电幕墙,移动能源新产品新一代发电纸、发电背包,以及全新的产品发电伞等等。

       同时,在下游太阳能应用领域,集团的经销商业务模式也取得理想成果,成为下游重要的销售渠道。这支涵盖省公司、二级经销商在内的经销商队伍,已经基本完成对全国主要县市级市场的覆盖,其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稳居中国户用光伏行业前列。集团亦开始发展海外经销商,为集团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2018年集团继续响应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扶贫办两部委牵头实施的“光伏扶贫政策方案,制定区域扶贫策略,不断探索光伏扶贫之路,从而实现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

开创薄膜太阳能和移动能源时代▲▲▲

       汉能薄膜发电的成功离不开它对于自己战略判断的自信——薄膜化、柔性化将会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Solar power system)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新型发电系统。

       据了解,光伏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前者的代表有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后者则包括工商企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民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同时,目前市面上应用的主要光伏组件有三种,包括单晶硅光伏组件、多晶硅光伏组件、薄膜光伏组件

相较于晶硅技术,薄膜太阳能技术具有消耗材料少、理论效率高、工艺集成度高、弱光和高温性能好等优点,并可制成透光、彩色、柔性、轻质组件。

       薄膜太阳能技术既可应用于屋顶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扶贫等分布式能源领域,也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卫星等创新领域及高附加值产品市场,通过与各种终端产品的结合有效突破电子信息、新能源交通、户外用品、航空航天等相关产品的发展瓶颈,同时促进国防军事、科学勘探以及民生事业的发展。

       汉能薄膜发电自2009年进入太阳能行业,便敏锐地意识到了薄膜太阳能技术广阔的市场前景,积极投入与研发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将其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

       基于要在薄膜发电行业取得成功,技术就必须永远领先这一理念,通过持续并购多间领先海外的薄膜技术公司,包括德国Solibro公司、美国MiaSolé公司、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及美国Alta Devices公司,汉能薄膜发电目前已掌握全球最前沿的铜铟镓硒(CIGS)和砷化镓(GaAs)技术,具有领先装备生产线的研发、设计及交付能力。集团的科学家团队遍布全球,包括美国、德国、瑞典及中国北京、四川等,致力于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持续提升,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整线生产线解决方案。

       8月23日,201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权威发布了年度中国太阳能电池认证纪录。在8项发布纪录中,汉能薄膜发电获取了砷化镓单结、砷化镓双结、铜铟镓锡和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四项年度认证纪录冠军。这彰显了汉能薄膜发电在过去一年取得持续的技术进步,确立了行业技术领先优势。截至7月31日,汉能薄膜发电累计专利申请超过3700件,累计授权专利超过900件。

       与此同时,为持续提升薄膜太阳能产线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汉能薄膜发电坚定不移地推进薄膜太阳能装备的国产化。2017年,集团的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产线交期大大缩短,产线成本快速下降,核心装备的国产化也已取得重大进展。6月27日,汉能薄膜发电首批铜铟镓(CIG)靶材在MiaSolé泉州靶材厂出货。CIG靶材在国内的产业化,让靶材的成本下降了近40%,供应周期节省一半,是支撑MiaSolé技术在国内大规模扩产的基础。

       汉能薄膜发电数十年的坚持,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市场的回应。薄膜太阳能已经成为全球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之一。

       2015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发布35个文件,把薄膜太阳能技术及相关应用列入了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技术和产业目录。

       2017年9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明确表示支持山西省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布局太阳能薄膜等移动能源产业,打造移动能源领跑者。这是由汉能率先提出的“移动能源”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政策中,并成为国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标。

       移动能源指可移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包括薄膜发电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压电效应发电技术、温差发电技术及生物动力发电技术等,而这些技术中,实现历史性突破并具有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能力的,主要为薄膜发电技术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因为汉能薄膜发电对薄膜太阳能技术应用前景的预判和积极投入,使得以薄膜太阳能技术为核心的移动能源产业,成为我国少有的既掌握核心技术与工艺,又以国内需求为主要市场的新兴产业。移动能源产业具有“高科技+能源”双重属性,在中国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它涉及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六大项。

       2018年4月,工信部、住建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新产品新业态、光伏智能创新和清洁能源智能升级和应用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先进光伏产品与消费电子、户外产品、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等结合,鼓励发展太阳能充电包、背包、衣物、太阳能无人机、快装电站等丰富多样的移动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其他国有企业和大型民企,也已经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中国神华、中建材等大型国有企业及杭州锦江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先后投资超过470亿元进入薄膜太阳能市场。

       同时,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CMRC中研世纪的预估,到2022年,全球范围内,发电屋顶、发电幕墙、整车发电车顶的可开发市场容量,高达4217.5GW,市场总额44.54万亿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场容量分别为398.12GW和4.05万亿元。中国市场方面,这三个市场的可开发市场容量为1100.18GW,市场总额11.88万亿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场容量分别为112.2GW和1.19万亿元。

这一系列趋势充分证明,汉能薄膜发电深耕多年的薄膜太阳能行业和移动能源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期,属于薄膜太阳能和移动能源的时代即将到来。而已经建立起该领域技术领先优势的汉能薄膜发电,注定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开创者。

       事实上,汉能薄膜发电已经拥有非常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客户基础。集团聚焦薄膜太阳能主航道,以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为基础,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领军企业。截至2018年7月15日,汉能薄膜发电申请专利超过3700件。在内地,集团已经和超过200家大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在香港元朗和沙头角,已经有数个采用汉能薄膜柔性组件的项目落地;海外市场方面,战略性客户包括奥迪、DHL、韩国现代等世界知名企业。

       同时在下游业务发展方面,汉能薄膜发电将继续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产品如发电瓦、发电幕墙、发电纸、发电背包、发电伞等等,同时也将继续提升系统化的薄膜太阳能解决方案。

       对于集团未来发展的策略,汉能薄膜发电方面表示:“我们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薄膜太阳能发电高科技新能源公司的位置,以‘一基两翼’为长远布局,即以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基础,以高端装备及产线的‘交钥匙’解决方案为左翼,以分布式光伏及移动能源的解决方案为右翼,以上游装备产线业务为核心,下游分布式光伏业务为战略方向,积极培育移动能源业务作为集团的大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亮眼的业绩背后,汉能薄膜发电将继续怀揣“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的伟大使命,开创和深耕薄膜太阳能和移动能源领域,使薄膜太阳能技术这一真正“绿色”的太阳能技术惠及全球。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9月15日上午,济南东部的力诺科技园先后有两件影响山东甚至中国太阳能行业的大事发生:10点58分,力诺光热太阳能中高温集热技术产业化基地奠基;14时18分,力诺光伏100兆瓦多晶硅电池生产线开始生产。
      上传时间:2010-09-17
    • 日前,在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挂牌仪式上,由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8家单位发起设立的浙江光伏光热及其装备技术产业创新联盟(ZJAPPE)成功签约。
      上传时间:2011-07-29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海阳建立了以企业经营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仅用六年的时间,已发展成为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专业太阳能电站服务商。
      上传时间:2011-08-04
    • 力诺光伏集团日前发布公告称,力诺高温发电管的首批订单在7月份成功销往海外。力诺光热依托在光热领域技术优势以及与清华大学的紧密合作,产品经过三年的研发。
      上传时间:2012-08-12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