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山东、福建、湖北…15省“十四五”清洁供热发展规划要点总结
时间:2022-07-18 来源:imsia
分享到

十四五期间,各省清洁供热工作怎么干?各省发布的“十四五”能源规划对此作了相关规划。了解不同省份的清洁供热工作安排,可以有效指导企业的业务发展规划。

 

截至目前,山东、福建、湖北、江西、上海、广东、北京、青海、天津、内蒙、甘肃、四川、浙江、辽宁、河南等15省已经相继公布了“十四五”能源规划。其中涉及清洁供热的内容要点都有哪些?特汇总如下。

 

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8月9日发布

 

有序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鼓励现有农林生物质直燃电厂实施供热、供冷改造,推进大型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生物质非电利用,科学布局分布式生物质成型燃料收集、加工和销售基地,鼓励发展生物质锅炉供热模式;支持生物质天然气试点建设,加快生物质天然气产业化发展。

 

加大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力度,破解地热能开发利用瓶颈制约,稳妥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推进太阳能光热利用。到202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生物质能供暖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左右。

 

依托沿海核电项目,加快核能供热、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全面建成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实现海阳市45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全覆盖”,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积极推进海阳核电向烟台市区、青岛即墨等地跨区域供热。

 

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全面关停淘汰中温中压及以下参数或未达到供电煤耗标准、超低排放标准的低效燃煤机组,确因热力接续无法关停的机组实施技术改造。

 

以现代信息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为支撑,重点在工业园区、公共机构、城市商业区、商业综合体、居民小区等,依托配电网、配气网、热力网等能源网络,因地制宜建设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多能协调互补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推动能源汇集、传输、转换、运行等智能化控制,实现“电热冷气水”高效供应和能源梯级利用。鼓励以分布式风电、光伏等为主要电源的“智慧微网”建设,与工业、建筑、交通等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

 

提升供热、燃气等能源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和建设水平,大力推广用热量分户计量,加快工业余热在城镇供热的规模化应用,推广可再生能源供暖、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清洁取暖方式。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供暖(供冷)、太阳能供暖项目。

 

辽宁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2022年7月14日发布

 

逐步拓宽电能替代领域,推进“电能替代+综合能源服务”,在清洁取暖、工业生产、建筑供冷供热、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领域,大范围推广电能替代。大力实施大型热泵、电锅炉、双蓄电等以电代煤(气)项目。

 

鼓励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企业充分利用余热、余压等富余能源,开展发电、供暖等业务,提高能源梯级利用水平。

 

推动煤电行业实施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优先推广使用成熟适用技术进行煤电节能减排改造,进一步加强新装备、新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工作,推动行业整体节能降耗。因地制宜推广燃煤耦合农林废弃物、市政污泥、生活垃圾等发电技术。

 

持续降低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水平,实现角色转变,提供综合服务,不断提升清洁低碳、高效灵活发展能力。坚持分类施策、分企施策、一厂一策、一机一策,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并结合电力供需情况合理把握节奏、稳妥有序实施。到2025年底,全省煤电机组平均煤耗小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提升供热能力300万千瓦,提升调峰能力60万千瓦。

 

在城市工业园区、旅游集中服务区、生态园区、大型商业设施等区域,结合供电、供热、供冷等多元化要求,合理选择建设规模,积极发展基于天然气发电的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重点围绕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余热资源富集区域,开展余热发电、余热供暖等业务,提高系统综合能效。

 

因地制宜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先在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应用清洁能源供暖,改善农民炊事、取暖等用能条件,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效率,提升清洁能源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5月7日发布

 

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储能设施,试点建设氢储能和蓄冷蓄热储能等项目,建成一批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电化学储能项目。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推进虚拟电厂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开展电力需求侧响应,到2025年,电力精准负荷响应能力扩大到千万千瓦级,负荷侧调峰能力达到全社会最高负荷的5%。

 

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研究推动30万千瓦级煤电机组实行延寿、等容量替代或转为应急备用电源。持续实施煤改气工程,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

 

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2022年3月3日发布

 

进一步扩大电能替代范围,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供暖供冷、家居家电等领域因地制宜推进电能替代,不断提高电气化水平。持续扩大电能替代规模,重点在燃煤(油、柴)锅炉窑炉、港口岸电、电烤烟、电火锅、机场桥载、冰蓄冷、电驱钻井、电驱压裂等领域实施一批电能替代工程。

 

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2021年12月31日发布

 

加大全域地热资源勘查,探获大中型地热田,为地热资源利用提供保障。拓展兰州、张掖等盆地地热资源利用领域,大力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推动地热能分区分类利用和井下换热技术应用。积极开展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加强地热资源动态监测,探索回灌技术,推动地热资源高效、循环和综合利用。

 

加强多种能源与储水、储热、储气设施集成互补,构建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基础设施智能支撑体系。

 

实施清洁取暖替代工程。因地制宜采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重点推广太阳能热利用取暖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取暖,推广高效节能炉具,实现散煤燃烧取暖的长效、经济替代。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2022年2月28日发布

 

大力提升电源灵活性。按照“应改尽改”原则,积极推进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实现燃煤机组由主体保障功能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功能转型。重点实施燃煤热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进热电机组“热电解耦”运行,鼓励30万千瓦级以上纯凝机组实施灵活性改造,推进自备燃煤机组参与系统调峰,并具有不低于20%机组额定容量的调峰能力。

 

鼓励聚合蓄热式电锅炉、智慧楼宇、智能家居、用户侧储能、工商业负荷等可调资源,推动综合能源服务、辅助服务供应商、能源聚合商等多元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打造虚拟电厂生态体系,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到2025年,构建最大负荷3%的需求响应资源库。

 

围绕化工、钢铁、电厂、有色金属、煤炭开采等余热资源富集行业,开展余热发电、余热供暖,提高系统综合能效,减少煤炭消费。

 

加快工商业领域再电气化进程。以包头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等地区重点工业园区为试点,实施能源综合利用升级改造行动,打造“统一供应、多能协同、梯级利用”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实现冷、热、电、气、汽等用能需求集中供应。在包头稀土高新区、铝业园区,鄂尔多斯达拉特、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开展工业电能替代示范,推进工业电锅炉、电窑炉、热泵应用,推广新增热负荷电能替代。在采矿、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广使用高效电动工具,实现电能高效利用。在餐饮领域,推进沿街商铺“瓶改电”,建设全电街区和全电食堂,支持电能用户参与电力市场。

 

稳步推进清洁电取暖。坚持“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原则,在热力管网无法达到的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或生态环保要求较高区域,推广应用电锅炉、热泵、分散式电采暖。开展绿色社区建设行动,在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推广应用电锅炉、热泵、太阳能集中供热。在呼包鄂推进清洁供暖示范城市建设,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加快探索高比例清洁能源电供暖示范。在农村牧区推广电采暖替代,打造一批清洁取暖示范项目。到2025年,新增电供暖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推进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气网、热网改造建设,实现能源供需智慧友好互动和“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到2025年,建成呼包鄂能源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和蒙西电网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产能300万吨/年以上大型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改造,煤矿井下高危岗位机器人替代达到1/3以上,风电场、太阳能电站智能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电网完成智能电网改造,油气管网、热网全面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基本普及水、气、热、电智能终端表计。

 

因地制宜发展风、光、生物质、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供暖,充分利用农村牧区丰富的禽畜粪便、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发展户用沼气,构建绿色、灵活、安全的农村牧区供能体系。

 

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2月19日发布

 

推进居民生活电气化,因地制宜发展电采暖,充分利用电网低谷电容量,在园区、公建推广电蓄热供暖技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和5G技术应用,推广普及智能家居技术,提高家庭电气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8%。

 

拓宽可再生能源消纳途径,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制氢、制冷、供热等,实现灵活转化利用。结合园区、工业企业用能需求,推广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局域网、能源互联网等新模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

 

支持大型建筑、工业园区、交通枢纽等冷(热)负荷集中区域,建设冷热电多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推广综合能源服务,以终端用能需求为导向,优化能源供给,从单一品类向综合能源发展,满足终端用户多元能源消费需求。依托公共配电网、热力网、燃气配网等设施,集成空气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多种清洁能源,构建多能互补、多需联供、灵活可靠、供需一体的“能源局域网”。

 

加快供热管网建设,结合热电厂的建设和改造情况,合理确定热电厂供热能力,统筹分配调配负荷,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燃气调峰锅炉房,实施热网互联互济改造和老旧管网改造,保障供热安全稳定。

 

统筹城乡供热行业管理,将农村供热公用设施逐步纳入全市供热管理体系,进一步促进城乡供热管理一体化。

 

根据供热和燃气管道的使用年限、腐蚀程度等情况,结合道路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及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等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旧管网及旧楼区居民户内管道改造工程。将重点区、重点供热站、重点小区列入改造计划,优先实施,每年改造供热和燃气旧管网共100公里。

 

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供热价格矛盾,积极推动供热成本合理分摊,适时提高燃气热电出厂热价水平,合理调整燃气发电价格。完善供热收费体制,稳步推进供热计量收费政策。

 

建立灵活反映市场供需的电、热、气价格机制。强化供热成本监审,理顺燃气热电联产电、热成本分摊机制。

 

青海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2022年2月21日发布

 

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负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加强蓄热电锅炉、5G基站以及盐湖化工、有色等高载能行业间歇性负荷的需求侧管理。

 

加快推动清洁化供热。实施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工程,采用电能替代方式进行清洁供暖改造。深度挖掘工业、电力等领域低品位余热资源,充分利用既有热电联产机组的供暖能力,在西宁、海东等人口集中区延伸集中供暖覆盖范围,加快推进燃煤供暖锅炉清洁化改造或分散燃煤设施淘汰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农牧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改造试点,建设分布式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推广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鼓励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开发地热和干热岩供热。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开展核供热项目前期研究,拓展清洁供暖方式。加快供热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开展供热老旧管网升级改造,健全城市供热管网系统。

 

三江源清洁供暖工程有力推进,引导在青央企积极帮扶曲麻莱、玛多等清洁供暖示范县供暖改造,玛多县城成为全国首个高海拔地区大范围100%电采暖试点示范县,为三江源地区清洁供暖积累经验。

 

建设海西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推进三江源地区清洁供暖项目,建设共和、同德、兴海、贵南、河南等清洁取暖示范县,适时扩大范围。实施西宁、海东、海北等地区清洁供暖改造提升工程。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2022年2月22日发布

 

以供热系统低碳转型为导向,不断完善城镇地区源网设施布局,持续提高农村地区清洁化供热水平,构建安全清洁、多能互补、绿色低碳的城乡供热体系。

 

增强城镇地区热源保障能力。加快热电联产调峰热源项目建设,建成鲁谷北重、左家庄二期、首钢南区、通州河东4号等调峰热源项目。积极推进蓄热设施建设,通过改电或并入市政大网等方式基本完成燃油锅炉房整合替代。深度挖掘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积极引导新建区域、新建项目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推进燃气电厂、锅炉房和数据中心等余热回收利用,到2025年,全市新增余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

 

优化城镇地区集中热网布局。进一步增强中心热网韧性,推进实施朝阳路、双桥东路、广渠路东延、小营东路等热力联通管线工程。加快东坝金盏、首钢等地区热力管网建设,完善中心热网西部、南部等薄弱地区配套热网,打通管网断头断点。优化区域集中供热网络布局,建设昌平未来科学城等区域配套热网。

 

提升农村地区清洁供热水平。制定完善生态涵养区清洁能源改造、管护、运行政策机制,以电为主,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持续推动农村地区剩余村庄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到2025年,基本实现剩余农村散煤采暖用户清洁采暖。

 

大力推动浅层地源热泵(不含水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等供热制冷技术与常规能源供热系统融合发展,到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4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

 

扩大浅层地源热泵应用。对具备条件的各类公共机构,以及政府投资的项目,优先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大力支持浅层地源热泵在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中的应用,鼓励适宜村庄煤改热泵供暖,鼓励设施农业使用浅层地源热泵供暖,支持浅层地源热泵与太阳能光热、蓄热多能互补应用。到2025年,全市新增浅层地源热泵供暖面积2000万平方米。

 

推动再生水源热泵供暖应用。在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利用再生水源热泵供暖,重点推进碧水、小红门等再生水处理厂周边区域热泵供热体系建设。实施丽泽金融商务区智慧清洁能源供暖示范项目建设,试点再生水源热泵供暖与市政热网融合应用。到2025年,全市新增再生水源热泵供暖面积200万平方米。

 

有序开发利用中深层地热能资源。按照“以灌定采、采灌均衡、水热均衡”的原则,有序开发利用西集、凤河营、小汤山、延庆等地热田,建设地热采暖示范工程。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中深层地热示范项目。到2025年,全市新增中深层地热热泵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

 

加强空气源热泵推广。有序推进山区和浅山区剩余村庄散煤消减,推进空气源热泵供热改造6万户。推动空气源热泵在科技园区、特色小镇等重点区域的应用。到2025年,全市新增空气源热泵供暖面积500万平方米。

 

强化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鼓励有集中热水需求的学校、医院、酒店等建筑优先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继续在村镇建筑、农村住宅和城镇居住建筑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到2025年,新增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

 

推进城市供热设施更新。推进可再生热源替代,实施绿色电力蓄热锅炉示范工程,推动高安屯、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余热供热。加快推进燃气电厂热电解耦,优先使用可再生热源补充热网负荷。到2025年,完成全市供热系统绿色改造供暖面积1200万平方米。

 

创新绿电消纳模式,完善价格引导机制,推动绿电在蓄热采暖、错峰充电、数据中心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积极参与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合力打造氢能与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

 

推动供热智能发展。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镇供热系统节能和智能化改造,推广分户热计量,推动平衡调节和自动监测等先进技术应用。推动新建建筑与智能化供热系统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低效楼宇更新,同步实施供热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高供热运行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智能供热面积力争达到1亿平方米。

 

完善供热价格机制。结合碳中和目标下供热系统重构和低碳供热技术应用,研究建立有利于促进节能低耗、绿色高效的供热价格管理机制。按照同热同价的原则,稳妥推进居民供热价格改革。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3月17日发布

 

在省内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有用热需求的地区按“以热定电”原则布局天然气热电联产及分布式能源站项目。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

 

积极布局大容量储热(冷)、物理储能等其他创新储能产业ꎮ推进广州、深圳、惠州、肇庆储能生产制造、科研创新产业链集聚发展。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4月16日发布

 

煤电向清洁高效灵活兼顾转变。实施现役煤电“三改联动”改造(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具备条件的实施供热改造),加强用户侧分布式供能、热泵等综合能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

 

江西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2022年5月7日发布

 

推广中高温余热余压利用、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空气源热泵供暖、水泥窑协同处置等节能技术利用,推进能源系统优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发展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能源,探索推进地热供暖、太阳能制热、生物质供热等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发展。

 

湖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04月20日发布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按照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多元利用的原则,结合资源和环境条件,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在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热负荷需求集中的地区,稳步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综合考虑垃圾产量、运输距离、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电厂。推广生物质多元化利用,支持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质锅炉供热,鼓励开展生物质与燃煤耦合发电。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50万千瓦,202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160万千瓦。

 

积极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在江汉盆地、南襄盆地、武汉新洲、黄冈英山等地区开展地热能资源勘查、试验、评价。积极推进地热能多元融合发展,在武汉、襄阳、宜昌、十堰等地区,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供暖和制冷应用。积极探索中深层地热能综合利用形式和市场运营模式。新增地热能供冷供热应用建筑面积1900万平方米,2025年达到5000万平方米。

 

在武汉、襄阳、宜昌、十堰等地区,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供暖和制冷应用。积极探索中深层地热能综合利用形式和市场运营模式。新增地热能供冷供热应用建筑面积1900万平方米,2025年达到5000万平方米。

 

提高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工业余热等解决建筑用电供暖需求。

 

加快取暖、炊事用能等方面电能替代,推广新型电采暖、商用电炊具、智能家电等设施,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十四五”期间新增电能替代量30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5%。

 

在武汉、襄阳、宜昌等重点区域,结合城市电网改造提升、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清洁取暖、清洁能源消纳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建设。在城市商业区、综合体、工业园区、居民区,依托光伏发电、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开展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建设。

 

积极探索开展集中供暖(冷)、冷热联供。

 

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2022-06-01发布

 

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推动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等区域构建电、气、冷、热等多元化综合能源供应体系。

 

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2022年02月22日发布

 

推进太阳能烘干等工业化应用和热利用技术,以乡镇、学校、医院、新型农村社区为重点,建设一批太阳能供暖、供热水兼发电示范项目。

 

因地制宜开发地热能。加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提高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量,完善地热能开发利用方式。按照合理开发、有序推动、取能不取水的原则,大力发展中深层地热供暖,实施黄河滩区居民搬迁安置点及已勘查出的地热资源有利区域地热供暖示范工程。积极推动浅层地热能、土壤源、地表水源热泵供暖制冷,利用污水处理厂中水发展水源热泵。扩大地热能在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公共建筑等区域供暖制冷应用,研究应用地热能发电技术,加强地下水源回灌监测管理。打造千万平方米级地热能供暖示范区,到2025年,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能力5000万平方米以上。

 

促进生活领域用能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提升现有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供暖,扩大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增加省辖市城区和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县城城区集中供热面积。

 

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提升现有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供暖,扩大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增加省辖市城区和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县城城区集中供热面积。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昨天,主题为“助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的第四届中国太阳能节暨国际新能源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展会展览范围首次从太阳能热利用扩展到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等多个新能源领域。除了
      上传时间:2010-09-17
    • 华园新能源举行第六次太阳能中高温技术研讨会暨太阳能锅炉改造项目座谈会”
      上传时间:2010-09-26
    • 记者近日从菏泽市城乡建设局获悉,为加快菏泽市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和新型城市化战略深入实施,规范菏泽新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菏泽市制定了《新
      上传时间:2010-10-02
    • 中国的光热产业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规模化、并逐步走向规范化的产业,在中国“5万亿经济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下,成为了中国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上传时间:2010-10-09
    CopyRight 2022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