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部门,对我省清洁能源供热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介绍了目前主要的清洁能源供热技术,梳理了我省建筑供热现状,指出了清洁能源建筑供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我省编制“十三五”供热规划,制定供热行业有关政策,指导全省供热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
一
清洁能源供热技术经济分析
传统供热主要是燃煤供热,是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根据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的需要,京津冀地区正在调整能源结构。在供热领域,可供选择的能源方式主要包括电热采暖、电储热、热泵、地热能利用、工业余废热利用和天然气等。
(一)电热采暖是利用即通即热产品直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供热形式。产品主要有发热电缆、电热膜、碳纤维、碳晶板、油汀、电锅炉等,其热效比(电能转换成热能的效率)不超过1。主要优点:一是使用过程中环保无排放;二是使用时间、地点、规模不限,单间、单户、整栋建筑均可使用,特别适合低温采暖的库房、车间,有寒假的学校等远离热网和没有其他热源的区域;三是可调控性好,适于小区智能供热管理;四是可靠性高,电气设备和线路日常维护简便费用低;五是计量准确,特别有利于用户行为节能,方便收费管理。
主要问题:一是电网问题,供热耗能负荷巨大,季节不平衡;二是费用问题,运行费用而且完全取决电价,一般高于传统供热方式,;三是能效问题,能效比较低。
(二)电储热技术是将谷电或弃风弃光电转换成热能储存起来,通过交换装置全天24小时连续释放供热。目前产品有小到单间房屋使用的储热式电暖器,也有模块式任意规格组合的电锅炉。电储热技术具备电热采暖的所有优点,还可以消化低谷电和弃风弃光电,有利于解决采暖季节电网电力平衡问题,也降低了供热用电成本。
(三)热泵技术是经过电力驱动压缩机使热媒反复相变,将周围环境中的低温热能转变成高温热能,以实现供热的技术。根据提取能量的环境不同,热泵可以分为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等。热泵实质上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热能是从环境中提取的,电能主要消耗在驱动压缩机的过程中,因此,热泵技术除了具有电热采暖的全部优点外,最大的优点是极大地提高了能效比(可达3倍以上)。
按照技术特点,不同热泵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空气源热泵受地区气温变化影响较大,热泵设备的选择非常关键,必须充分考虑地区气温适用范围;污水源热泵主要受污水量限制,供热面积有限;水源热泵需要打井并且进行回灌,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失控;地源热泵虽然不影响地下水,但是打井多,占地面积大,建设投资大。另外,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多年使用后,很容易发生地温平衡被破坏的情况,效能递减,目前已有许多热源井报废的案例。
(四)地热能供热指提取地壳1000米以上深处的热能用以供热。地热能是绿色环保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无污染排放,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适合在热负荷附近钻井取热换热,实现分布式供热,无需建设长距离供热管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低,运行可靠性高。
主要问题:一是受区位因素限制强,在热负荷附近必须有地热能分布;二是必须做到取热不取水,保护地下水资源;三是必须统筹协调,开展地热资源勘探,编制地热能综合利用规划,提高地热能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破坏。
(五)工业余废热供热是回收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或废热用以供热。工业余废热广泛地分布在钢铁、化工、发电、造纸、纺织等行业。我国工业余废热消耗占能源消耗比例达7.3%,利用率不足35%,利用潜力巨大,是节能减排主要对象。
主要问题:受生产工艺制约,工业余废热不稳定、不集中,供热可靠性差。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余废热回收系统。工业余废热利用,属于被动利用,区位特点明显。
(六)燃气供热是燃烧天然气等可燃气体加热水用以供热的方式。燃气壁挂炉适用于单户直接供暖,计量方便,有利于行为节能。燃气锅炉适合于小区锅炉房,便于小集中分布式供暖。燃气锅炉也可模块式组合使用,做为大型热源厂的备用锅炉。燃气供热适合于任意规模供热,大气污染物排放少、热效率高,建设周期短。
主要问题:天然气管网覆盖是使用的前提条件,热价主要取决燃气价格,运行成本高;京津冀地区气源总体不足,季节用量严重不平衡,采暖季节气源更为紧张;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也有污染物排放;。
(七)煤炭清洁燃烧技术是改善煤炭使用方式,改进燃煤设备,增加除尘脱硫脱硝装置,以实现煤炭清洁燃烧供热。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可按阶段划分为燃烧前净化洗选、燃烧中净化燃烧和燃烧后净化排放。1、燃烧前采用筛分、物理选煤、化学选煤和细菌脱硫方法,除去或减少灰分、矸石、硫等杂质;或加入石灰固硫剂把散煤加工成型煤,降低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2、燃烧中采用煤粉炉,改进锅炉窑炉结构和燃烧方式,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采用循环流化床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煤中添加石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燃烧后采用静电除尘器消烟除尘,喷淋石灰浆水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喷淋氨水并催化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目前煤炭洁净燃烧技术日趋多样和成熟,改造成本逐步降低。
随着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越来越重视,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限值越来越严格。1991年首次颁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多年来已经经历了1996年、2003年、2011年三次修订。《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对发电厂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规定已经低于发达国家的限值,重点环保区域执行更为严格的限值。对比以下两张表,也可以看出大型燃煤发电厂是普通锅炉的排放限值1/2~1/3。2015年8月河北省颁布执行的新的地方标准,对燃煤发电的排放限值几乎达到了天然气燃机的排放限值,也就是超低排放,俗称近零排放。
目前燃煤供热依然是最主要的供热方式,推广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对现有的燃煤锅炉和燃煤热电厂进行改造,达到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是目前最为迫切和可行的技术路径。因此,煤炭清洁燃烧技术也是清洁能源供热技术之一。
(八)其他清洁能源供热技术
除了以上清洁能源供热技术之外,目前还有许多尚处在研究和实验阶段的清洁能源供热技术和方案,主要包括太阳能供暖方案、干热岩技术、深水井式核供热技术和生物质清洁燃烧技术。
太阳能供热水目前已广泛应用,太阳能热水供暖因采暖期阳光最弱,不能直接连续供暖,需要其他能源辅助加热,太阳能利用率低。占用面积大也是其主要弊端。因此太阳能供热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干热岩是地壳深处1000~10000米的高温岩体,储热量巨大,如没有基岩裂隙结构,也就没有地热水,但可以通过钻井设置换热装置提取干热岩中的地热能用以供热。目前西安、延安、沧州等地已有建成的案例。
深水井式核供热技术是采用常压池式核反应堆输出低温热水的核能供热技术。其主要装置是在水井深处放置反应堆堆芯,核反应把水加热到约90℃,经过两次换热输出低温热水约70℃,输送到供热管网。运行费用大约是燃煤供热的1/4,没有大气污染物排放。它与核电站反应堆不同,池内大量的水可充分冷却堆体,常压运行,经过两次换热,产生核泄漏风险极低,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核能利用方式。国家核安全局已对常压池式(也称深水井式)核供热技术的安全可靠性,给予了“技术完善,系统安全可靠,具备建造条件”的评价。
(九)各种供热方式的性能指标对比
对比各种供热方式可以看出,清洁能源供热方式多种多样,适合于不同的供热需求,应当科学合理选择供热方式。
居住建筑单户各种供暖方式性能指标对比表
说明:1、节能标准65%,采暖期120天,24小时,建筑物综合热负荷取24W/m2;
2、非阶梯电价(合表电价):0.52元/度,谷期电价:0.3662元/度;
3、天然气价格:民用2.4元/m3,集中供热3.7元/m3,热值35588kJ/m3
4、煤炭价格:420元/吨,热值按20934kJ/kg;
通过以上分析和对比,我们将供暖方式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利用一次能源,主要是燃烧直接供热,包括燃烧煤炭、天然气等矿物质和生物质;二是利用二次能源电能供热,包括电热采暖和电能驱动设备提取环境热能、工业和生活余废热、地热能等。电能供热方便、清洁、高效,是最为理想的清洁能源供热方式。
二
河北省建筑供热现状
从供热管理的对象、特点和形式上划分,我省建筑供热主要分为以集中供热为主的城镇供热和以分散供热为主的乡村供热。
(一)城镇建筑供热现状
我国城镇集中供热始于50年代,大发展与80年代后,我省经过30多年建设发展,城镇供热基本形成以燃煤热电联产为主要热源、以区域锅炉为补充热源形成的大型集中供热为主体,以天然气、热泵、地热能、工业余(废)热等其他清洁能源分布式或分散式供热为补充的基本格局。截止2014年底,全省城镇集中供热面积7.07亿平方米,其中设区市集中供热面积为43061万平方米,管网总长17154公里。目前,我省大部分城市供热能力已经趋于饱和,热源建设滞后于热负荷增长需求,热源厂生产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部分县城因为人口规模较小,热负荷需求不大,无法独立发展大型热电联产项目,主要还是以燃煤区域锅炉房和分散燃煤小锅炉供热为主,仍然有21个县城没有大型集中供热。
我省城镇在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同时,积极利用燃气、热泵、工业余热等清洁能源用于供热补充。全省燃煤供热锅炉“煤改气”改造共计完成3890万平方米。热泵供暖已在我省各地都有实用项目,保定已有26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全省热泵供热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辛集、雄县等县市积极开发地热资源用于供热,其中《辛集市中心城区供热专项规划(2015-2030年)》已编制完成,规划中明确辛集市主城区以后将逐步用深层地热井作为热源替代现有燃煤热源。石家庄市已经完成上安、西柏坡电厂废热利用工程招投标工作,相关后续工作正在进行,预计投产后将增加1.8亿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可替代市区主要的燃煤区域锅炉。唐山、沧州积极利用工业余热供热,其中唐山市利用唐钢工业余热已实现供热300万平方米。电能换热在我省应用广泛,廊坊市下辖乡镇的25所小学约10万平方米,鹿泉、阜城县、涞水县、唐县、徐水、辛集等县(市)的12个住宅小区约80万平方米,采用发热电缆、电热膜、碳纤维等电暖形式采暖,目前主要是远离主城区无热力管网的县乡学校、办公楼、住宅小区、厂房等。我省城镇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已经超过50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
(二)乡村建筑供热现状
乡村的建筑供热数量巨大,但没有详尽的统计数字。初步估算为950万户,约7.6亿m3供热面积。其供热方式主要采用单户分散燃煤炉具,使用低价值、低热值、高排放的原煤。太阳能、生物质能、天然气和电能等清洁能源仅有少量应用。
三
清洁能源供热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近年来,清洁能源供热技术日趋成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控煤治霾限值标准逐渐提高,供热管理逐步市场化,都对供热行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冲击。必须准确地预测清洁能源建筑供热行业发展趋势,正确地引导行业发展。
(一)多种能源供热方式将长期并存,以电采暖和电驱动供热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比重逐步扩大,局部地区将以地热能、工业余废热、弃风电弃光电为主要供暖方式。
目前,我省建筑供热主要以燃煤为主,其他清洁能源如燃气、热泵、地热、工业余热等为补充的格局。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煤炭能源仍将是建筑供热能源的重要支柱。近些年,天然气燃热做为燃煤替代能源被广泛地应用,但天然气也是化石能源,其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因此也存在不清洁排放的问题。工业余废热利用,属于被动利用,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太阳能热水供热,其特点是采暖期阳光最弱,需要电辅加热或天然气加热,太阳热能利用率低,太阳能热水储热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城市供热。因此,可广泛复制推广用于建筑供热的清洁能源方式就是电能供热和电驱动提取环境热能,其比重会逐步扩大,最终成为主要的建筑供热方式。有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人们总是认为电厂排放严重,电能也不是清洁能源。其实不然,一是现在大型燃煤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极其严格,我省的空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电厂的排放限值已经达到了超低排放(烟尘≤10mg/m3、二氧化硫≤30mg/m3、氮氧化物≤50mg/m3),也有人称之为近零排放;二是国家电网正在规划建设100万伏的特高压电网,送电距离达到1000公里,这意味着可以实现重点环保区域外送电;三是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所以电能是越来越清洁的能源,而且对于供热来说电能供热就是清洁能源。
第二,以往我们认为电能供热相比燃煤直接供热效率低,用高品位能源(电能)供热不合算。按照过去电力紧缺时期的标准,确实如此。住建部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建筑节能设计国家标准原则上不允许电热采暖。但是随着我国电力建设快速发展,电力供应已经形成供大于求的状况。由于电力需求疲软,弃风电弃光电现象严重,电力消纳已经成为主要矛盾。热泵、地热能等电驱动提热技术和产品已经成熟,电能供热效率已经高于燃煤、燃气和燃油供热。蓄热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可以消纳大量的谷电、弃风电和弃光电,有利于电网平衡,极大地提高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效率。
第三,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推行供热计量改革,目的就是提倡人们行为节能,摒弃能源消费大锅饭现象。热计量改革十年过去了,我们遇到了起初没有想到的种种困难,热计量计费依然徘徊在试运行的水平。采用电能供热,计量简单准确,热计量改革遇到的难题可以迎刃而解。
第四,大型热源厂和横跨整个城区供热管网建设、运行和管理费用支出巨大、安全运行压力巨大、供热管理矛盾重重。政府为了确保居民供热这个民生问题,花钱、费力、还经常出问题。电能供热安全可靠,没有重大安全隐患,不会出现大面积停止供热事故。
(二)多种供热管理方式并存,但小集中的分布式供热将是未来城镇供热的发展方向。
按照我们目前的政策导向,认为集中供热率越高越好。集中供热率是考核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现代生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观点已经阻碍了清洁能源供热的发展。
目前主要供热方式包括集中供热、分布式供热和分散式供热三种供热方式。集中供热是以热电联产和大型供热锅炉房为热源对部分城区甚至整个城区供热,热源厂所生产的高温高压热水或蒸汽,通过一次供热管网输送到小区换热站,换热成较低温度和压力的热水,通过二次管网送到最终热力用户;分布式供热是以小型燃煤锅炉、燃气(油)锅炉、电锅炉(包括电储热炉)、热泵(包括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和地热能为热源对一个或几个小区供热,直接换热成温度和压力较低的热水,通过二次管网送到最终热力用户;分散式热力用户直接采用燃煤炉具、电暖气(包括储热电暖气)、发热电缆、碳纤维发热材料、空气源热泵等热源供热。
在燃煤供热时期,为了提高燃煤利用率,清洁方便用热,供热方式逐步由分散式供热过渡到分布式供热,进一步过度到大型集中供热。分析得出大型集中供热燃煤效率最高,可以做到超低排放,但是一次管网热损高,建设投资大,安全运行管理要求高,政府压力大;分散式供热方式有利于行为节能,但是无法利用地热能、污水源、水源和地源热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而且燃煤和燃气直排无法做到清洁排放;分布式供热是最适合采用燃气锅炉、电锅炉(包括电储热炉)、热泵(包括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和地热能换热站等清洁能源供热,而且热源经过换热之后直接进入二次管网,温度压力低,热损小,运行安全隐患少,热效率高。因此,供热集中供热率不是越高越好,各个城市应当根据自己能源供应方面的特点,适度控制集中供热率。
目前适合建筑供热的清洁能源各有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不同的技术方案要相应采取不同的供热管理方式:
1、城区管理模式:也称为集中供热,是一个或数个热源厂,通过城市供热管网(一次管网)将热送到小区换热站,换热降低温度和压力后,再通过小区热网(二次管网)输送的各个建筑物。燃煤供热和燃烧天然气(油)供热适合采取这种供热管理模式。这也是目前城市供热管理的主要模式。
2、小区管理模式:是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小区甚至单栋建筑,建设一个锅炉房或换热站,集中管理供热,所以也成为小集中分布式供热。只有二次热力管网没有一次热力管网,供热管理难度降低,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这种模式适合燃气(油)锅炉房、电锅炉(电储热炉)、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和地热能等热源形式。目前已经禁止建设燃煤的小区锅炉房。分布式供热最适合采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厂矿、学校等建筑采用清洁能源供热。
3、单户模式:没有热力管网,没有供热管理问题,收费按电表或气表计量,最适合行为节能管理。适合天然气燃热、即通即热的电能换热、空气源热泵等采暖方式,最适合传统分散居住的农(牧)户、偏远的学校、厂矿、仓储等建筑供热。
(三)建筑供热行业已成为资金多渠道汇集的行业。
一个行业的发展必须有资金的支撑,甚至是资本的追逐。供热行业的经营过程是前期高投入建设热源、管网和采暖设施,获得供热特许经营权,运行期稳定收入用户缴纳的采暖费用,有非常好的现金流,是典型的无风险获利行业。清洁能源供热更有着广泛的创新空间和风险投资机会。因此供热行业逐步成为资金和资本汇集的行业。面对这一趋势,政府应当积极引导,采用PPP、BT、BOT等建设模式,破解城镇供热难题。石家庄市给供热投资企业划定供热区域,全部采用非财政投资建设西柏坡电厂和上安电厂余热利用项目,是采用PPP模式破解城市热源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困局的典型案例;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公司在我省雄县、容城、辛集市等11县(市、区),投资5亿元建设了111口地热井、65座换热站、110公里管网,形成了约6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既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国际上最先进地热利用技术,实现了供暖零排放,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了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国家电网下属国网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投资五千万元在北京韩村河建设30万平方米电储热炉供暖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我省清洁能源建筑供热前景展望
根据《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中,2013年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数字,以及城镇化率的预测值。另外,根据我省供热行业统计,2013年底城镇集中供热面积为66700平方米,折合18.9平方米/人。乡村按户均4人、80平方米采暖面积计算。预测2017、2020、2030年我省城镇和乡村供热面积的预测值如下表:
根据以上估算和预测,到2020年我省清洁能源供热总面积将达到2.6亿平方米,到2030年清洁能源供热总面积将达到5亿平方米。
四
问题和对策
梳理我省在推行清洁能源供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六个方面:
(一)政策导向不清导致清洁能源供热存在政策阻力。一是在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支持电能供热。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BJ26-2010)5.1.6(强制性条文)规定:“除当地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它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内,不应设置直接电采暖”。在GB50189-2005、DB13(J)63-2011、DB(J)185-2015d等国标和地标中都有类似表述,而且是强制性条文。所以在目前的建筑设计环节,通常尽量避免审图麻烦,不选用电采暖。二是按照我们目前的政策导向,认为集中供热率越高越好。集中供热率是考核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现代生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清洁能源的建筑供热管理方式更适合采用分布式供热或分散式供热,片面地强调集中供热率已经阻碍了清洁能源供热的发展。
(二)长远规划缺失导致清洁能源供热市场盲目开发。目前没有全省能源利用规划、更没有全省建筑供热规划,各市(县)根据各自的总体规划编制了本市(县)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由此带来许多问题:一是本来临近城市综合规划建设热源厂和供热管网将更为科学合理,但目前各市县自我封闭单独规划建设热源厂和供热管网,导致热电厂林立;二是地热能利用受热田资源限制必须打破市县行政区划统一规划,电网规划建设和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都必须跨市县行政区域统一规划建设,各种能源之间的优先循序和合理利用,也要全省一盘棋,否则,各种能源利用失衡,各种能源也会重复建设;三是现行的市县供热专项规划侧重燃煤供热,清洁能源供热比重很小,这将严重阻碍清洁能源供热发展;四是乡村建筑几乎没有供热规划。
(三)资金不足导致行业发展缺少推动力。周边省市为推动清洁能源供热供热出台了许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投资引导政策。例如北京市2013年出台“加快压减燃煤和清洁能源建设工作方案”(京政办【2013】45号)规定:“煤改电”项目中10千伏以下配电网工程补贴30%;热泵和地热供暖项目固定资产投入补贴30%~50%;集中式燃煤设施清洁改造投资补贴5.5~10万元/蒸吨等等;上海2012年就出台“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方案和专项资金扶持办法”(沪府办发【2012】36号)规定:给予清洁能源替代设备投资补贴10~30万元/蒸吨。我省地处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控制区域,要在限期内完成燃煤替代任务,清洁能源设备一次性投入大,单靠有关企业的环保觉悟和自身经济能力难以实现,必须有资金推动,税收优惠和投资优惠政策引导。
(四)价格结构不合理导致市场引导力不足。目前我省电价普通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供热实行合表电价0.52元/度,谷电实行0.3662元/度。电能采暖运行费用高于传统燃煤供热,这不利于价格引导清洁能源供热。
(五)行业垄断导致开发清洁能源的内生动力不足。供热公司多为大型国有,形成行业垄断,亏损时政府补贴,盈利时依然收取政府定价的热费,旱涝保收,倒是积极投资建设大规模的燃煤热源厂,规模越来越大,缺少创新开发清洁能源供热的内生动力。
(六)监管不力导致市场准入、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凸显。一是水源热泵地下水回灌监管缺失,导致水资源浪费、地热井报废等严重问题,许多地方禁止搞水源热泵,一禁了之;二是供热经营企业审批前置条件是按传统供热方式设计的,许多热泵供热经营企业无法取得供热许可。
推进清洁能源供热既是节能减排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我省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弥补了大气污染防治要求低效燃煤锅炉拆除的空白,提高了城镇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增加富裕电力消纳;二是优化供热模式,促进供热管理由大集中供热向小集中的分布供热转变,逐步降低大型热源厂和一次热力管网的建设和管理压力;三是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针对目前推进清洁能源供热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导向性政策。
1、明确清洁能源供热方式选择顺序。区域条件和资源禀赋好的地区,首选地热能、工业余废热、弃风电、弃光电;已经建立了城市供热管网(一次管网),而又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地区,应当尽快推行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现有城市供热管网(一次管网)未覆盖地区,尽量选用电能供热,尽量选择能效比较高的电能供热方式。
2、明确推行电能供热的政策导向。针对有关标准规范限制电能供热的条款,明确指出:在我省范围内,所有电力供应充足的区域,政府鼓励并支持采用电能供热和电力驱动供热,成熟应用的技术包括即插即热的电采暖设备(材料)、储热式电暖气、储热式电锅炉、各种热源的热泵技术(包括空气源、水源、土壤源、余废热源)、中深层地热水等。
3、鼓励清洁能源供热方式的分布式供热方式,纠正片面追究集中供热率的政策导向,取消集中供热率考核指标。
1、对于分表计量的供暖用户,采暖期取消阶梯电价,采暖期按当地城镇供热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2、鼓励使用谷电,加长谷期时间,拉大峰谷电价差。目前我省谷期电价为0.3662元/度,建议谷期时间规定为晚上22点至早上8点,谷期电价为0.3元/度。
3、鼓励采用弃风电和弃光电供热。由风电、光电企业与电能供热经营企业协商定价,建议电价低于谷期电价0.3元/度。
4、对于新建的分布式清洁能源供热项目,供热经营企业可按传统集中供热同等标准向开发商收取集中供热入网费。
5、对于新建和改造的清洁能源供热项目,供热经营企业可以按不低于传统集中供热收费标准向受热用户收取采暖费。
6、清洁能源供热经营企业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执行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8号)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提出一系列鼓励电能直供、电能消纳、建筑节能和市场开放政策。
1、鼓励集中储热式电能供热经营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
2、鼓励火电、风电和光电等发电企业,建设并经营储热式电能供热,电能供热消纳的电量不计入全省基本电量,全部用于增加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
3、鼓励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镇供热煤改电同时进行,补贴资金打捆使用。
4、要开放清洁能源供热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鼓励允许民间资本跨地区、跨行业、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我省清洁能源供热的建设与运营,促进清洁能源供热产业资本聚集。可以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资产收购等方式直接投资清洁能源供热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让民间资本进入清洁能源供热领域;可以民间资本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基金、市政债券等间接参与清洁能源供热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与企业改制重组、股权认购、发起设立各类投资基金等进入清洁能源供热领域。
(四)制定供热专项规划。一是要依据《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尽快开展《河北省城镇供热规划》编制工作,摸清规划期内全省所有市、县、区的供热需求,结合《河北省地热能综合利用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供热现状,考虑地热能、工业余废热、弃风电、弃光电、电网供电能力、天然气气源等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供热能源布局,为我省电网规划建设、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和热电厂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二是要求各市、县、区政府要履行法定责任,依据《河北省城镇供热规划》编制本辖区的供热专项规划,明确各个供热区域的能源形式、供热面积,为推进清洁能源供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尽快研究适应清洁能源供热的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政策,规范市场秩序,有效管控供热节能服务风险,为清洁能源供热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六)鼓励技术创新、打造典型示范。一是鼓励新技术引进和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二是精选较为成熟技术路线和供热管理模式,组织专家论证,打造示范项目,陆续向社会公布;三是积极引导学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开展城镇电能供热技术和管理的交流研讨,展示典型项目,推广节能环保产品,营造绿色消费政策环境,进行科普教育。
来源:河北省城市燃气热力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