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清洁供热分会!
扫码关注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村镇清洁供热”指明行业转型方向
时间:2018-06-01 来源:IMISA 原创
分享到
“村镇清洁供热”指明行业转型方向
IMSIA 李连孝


 
       5月25日,“村镇清洁供热”论坛在济南举办。

       作为“2018太阳能行业发展峰会暨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2017年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论坛以“新动能、新引擎”为主题,旨在改善气候,推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供热领域的应用,探索煤改清洁能源供热的新路径。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院校的能源专家与各省太阳能行业协会代表、国内知名的太阳能光热企业代表、工程商代表等200余人参加。

       由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和绿金联能源研究院邀请的10位嘉宾围绕清洁供热专题分别从政策、市场、产品系统和技术路径等角度展开论述,分享成果体会,对清洁供热建言献策。
  

     
       来自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孙培军认为,太阳能供暖技术成熟,目前正由“户用小系统向城市集中供暖”的方向发展,整体市场潜力巨大,行业正面临历史性新机遇。

       基于此,他认为企业在经营上应该从推销产品转向推销系统,创新商业模式。如采用能源合同管理,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的整合;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推动区域供热;以用户投资和政府补贴结合,推动分布式区域供热;创造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区域能源站建设。为此,他建议新能源企业要重视多能互补的系统集成技术协同水平,发展中长期储热技术。


       
      中国建筑协会区域能源专委会白首跃阐明清洁供暖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基于对国家、地方政府、用户和供应商四个维度的思考,指出现阶段清洁供热实施存在“政策初衷好与落地实施难”、“供热服务与市场价值”、“政府推动与补贴的可持续性”、“不能做与不会做”的4大矛盾。

       他提出以清洁供暖为核心的“系统思维”、“供需动态平衡”、“政、协、企统一”、“源网端控制”和“精管专服”的观点。构建“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实施”三位一体创新模式以及落地模式,并通过山东滨州麻店镇的区域供热案例,证明了以上模式的可行性和优势。
 


       天普新能源丁海兵介绍由天普完成的全国第一例村级区域清洁供热工程。该案例利采用太阳能光热技术+浅层地源热技术为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王家堡村223户居民供暖。

       整个清洁供热工程分为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供热、制冷两大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场、热泵机房、室外地源换热、供热管网、室内末端、控制系统及太阳能热网系统。该案例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清洁供热模板。

       天普根据系统全生命周期内总额费用变化趋势对比发现:太阳能储热+地源热泵系统与其他方案分别于第5年和第6年出现交叉,即在第5年和第6年该方案总费用与其他方案持平,随着时间推移其经济性优势开始体现。



       河北省太阳能利用协会崔建伟介绍了河北省在农村示范推广太阳能供暖情况。该协会做了长期、大量的先驱性工作,陆续解决了太阳能供暖工程有关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关键问题。

       在政府推动下,虽然使用电储热锅炉、燃气壁挂炉、空气源热泵的逐年增加,且有成为主要供暖热源趋势。但受运行费用限制,弃用的也很多。因此,发展太阳能+其他能源综合应用供暖的空间较大。

       计划到2018年底,新增≥7000户,集热总面积≥20万平米,据行业协会了解,目前总量不会超过0.4亿平米,距0.71亿平米预测目标差距更大。到2020年,河北农村清洁能源供热缺口,至少有大于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单明教授表示,为探索清洁采暖技术路径,清华大学自2014年起组织上千名大学生对北方15省88个村和南方9省农村就农宅形式、能耗、经济收入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之后提出建设“无煤生态村”的可持续发展构想以及相关对策。

       单明教授认为,清洁供热建筑节能改造应该先行,提高太阳能被动利用;选择适宜性供热炊事热源、系统输配和末端,提高主动式系统效率;利用主动式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等清洁能源。

       针对农村采暖,单明教授提出“四一”=“适宜”的推广路径,即一万元初投资 、一千元年运行费用、一键式使用、统一规划推广。他建议单户的节能改造总投资在3000~4000元之间为宜,同时注意因地制宜地将各种清洁能源匹配应用。
 


       北京市卡姆福科技有限公司刘桂岐总工分享了智慧供热系统的应用。基于节能改造技术、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结合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从末端用户到庭院管网到集中热源,使整体供热系统达到全信息化,在高效低耗的运行模式下,实现利用大数据分析,实时自动调节供热系统,提高运行效率。

       以太阳能+空气源供暖系统——延庆温室大棚示范项目为例,通过智慧控制手段,一个供暖季为农户节能折18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近48吨,节能效益突出。
 


       同济大学徐尤锦结合丹麦太阳能并网案例和相关研究讲解了相关技术要点。研究认为,太阳能是低温热源,并入高温热网效率低,能源利用率低,所以并网技术是关键。

       区域供热技术是通过储热装置或辅助热源加热达到采暖及生活热水设定温度后再与区域热网换热,而非直接与区域热网换热。通过科学的并网技术,太阳能部分贡献可达到50%。研究指出,2020年以后太阳能+低温区域供热成为发展趋势,太阳能供热潜力巨大。

       以加拿大某村镇供热为例,在2015~2016年太阳能保证率达到100%,2012~2016年太阳能保证率平均达到96%,太阳能供热具有非常好的使用效果和价值。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刘润超介绍了清洁供热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应用。目前山东省以完成近60万户的电代煤、气代煤的清洁改造项目。

       商河县许家寺村供暖采用65台力诺瑞特3p热泵产品,末端充分利用原有设备采用了地暖、水温空调、暖气片三种方式。采暖面积从30㎡-120㎡不等,采暖温度(室温)在16℃-23℃,日均耗电量从11KWh-31KWh,采暖温度和日均耗电量因房屋保温性能、房屋跃层高度、换热终端、使用习惯等因素影响,相差较大。



       宁夏银晨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王学峰介绍由该公司生产的太空能绿色恒热站系统在宁夏平罗县62个村部采暖工程的应用案例。

       太空能绿色恒热站系统由美国谷轮增焓压缩机、银晨平板太阳能蒸发器和智能复合化控制系统计三部分组成。该设备循环介质全部采用防冻液,冬季采暖、夏季制冷,一机两用、节省投资。与其他能源供暖方式相比,具有运行费用低、无排放、无污染的特性。

       其能效比普通空气源热泵高,模块化设计易安装,智能化控制方便操作,非常适于白天办公建筑中推广应用。



       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栗世芳介绍“能源大数据”技术在供暖系统的应用。

       该技术融入“多能互补清洁能源采暖、空调、热水联供系统”当中,将空气源热泵技术与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及储能技术相结合,将影响太阳能和空气能质量的气象数据和云端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在系统设计阶段,就消除了太阳能不持续、不稳定的缺陷,让准确的负荷需求和能源供给信息相对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系统自分析、自匹配、自耦合。提前预警功能可方便售后,使系统持续为用户服务。
 
       围绕清洁供暖课题,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于2016年结集出版了《中国太阳能区域供热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太阳能区域供热技术基于集热器区域铺设,采用大容积的储热装置蓄热,通过热网将收集的热能输送给居民供热。太阳能供热具有清洁、无污染、与环境友好的特点,适合开发应用。

       报告对国外和国内区域供热情况进行分析。太阳能区域供热(SDH)技术起源于欧洲,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应用较多,技术和商业模式都较为成熟,丹麦热厂运营已实现商业化。报告着重从中国建筑现状、城市区域供热、城镇和农村供暖、太阳能供暖的技术路线以及在中国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2018年IMSIA和绿金联能源研究院最新出炉的北方农村清洁采暖的技术路线研究》作为年会首发的重要研究成果对清洁采暖市场以及采暖技术的路径进行了详述,报告主笔人、IMSIA秘书长黄俊鹏于24日解读了报告,给出了城镇及农村供暖将成为主要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的结论,指出行业努力方向。




 
       除理论研究之外,IMSIA还建立了太阳能区域供热远程能耗监测平台,对王家堡村的区域供热项目进行监测。IMSIA团队基于室外气候、太阳能集热场、地源热泵系统、建筑负荷、室内热舒适等指标实施全方位监测,用实际数据对该系统做综合评价。

       基于村镇远离城市管网和散煤燃烧供热的现实,IMSIA认为中国太阳能供热应该在农村起步,故将论坛名称确定为“村镇清洁供热”;把清洁供热实施主体的企业和专家推向讲台,实现智慧碰撞和技术融合的交流,共享经验和成果。论坛再次突出了“新动能、新引擎”的主题,广受与会者赞誉,被称为太阳能行业市场转型的“风向标”。
 
 
 
 

【稿件声明】:
文章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仅为传播信息,不意味着赞同文中的观点或证实文中的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本网站标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CCMSA清洁供热分会。

  • 相关文章:
  • CopyRight 2024 清洁供热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2900号-1